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
(湘发[2008]16号 2008年12月12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总体要求
1.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意义。“十五”以来,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1.53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40.45%,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但是,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制约比较明显,尤其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未来5至10年,是我省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2.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重要动力,以城市群建设为主体形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两型”带动、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3.科学制定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15年超过50%,其中长株潭达到70%以上,城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构建城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水平日益提高、承载功能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更加良好,城乡体制障碍基本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
二、科学构建城镇发展体系
4.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长株潭为核心,“3+5”城市群为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小城镇为节点,构建以大带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省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到6个(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常德、岳阳),50—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发展到6个(邵阳、益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20— 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到25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发展到15个。
5.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把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突破口。按照科学跨越发展要求,坚持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原则,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住投融资、对外开放、财税、城乡统筹及行政管理等重要方面集中攻关,选择一些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的区域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
6.推动“3+5”城市群发展。把“3+5”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统筹规划体系、产业统筹布局体系、设施统筹建设体系和市场共建体系,努力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区、布局合理的城市连绵区、设施完备的服务示范区、生态良好的宜居宜业区,成为支撑全省、在中部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辐射力的重要城市群。
7.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把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支撑。郴州、永州要突出毗邻粤港澳的开放带动优势,努力打造成为承接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大湘西地区要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丰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将张家界建设成为高品位、国际化的旅游精品城市,怀化、邵阳、吉首建设成为边区商贸物流中心、民族风情旅游走廊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