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
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加快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于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提高工业整体结构和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造宁夏工业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高薪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技术基础较好的领域,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97%;工业增加值26.44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7%,比上年增长55.49%
(一)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新材料产业。近五年,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以钽、铌、铍系列材料与制品为代表的稀有金属材料,其生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比容钽粉、细径钽丝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到世界市场25%和45%。各类钽铌电容器产品产能达5亿只,电子浆料的产能100吨,是国内重要的钽电容器制造地和电子浆料产地。宁夏镁生产工艺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是科技部认定的高品质镁合金基地,皮江法炼镁技术示范基地之一,产品链正逐步向高品质镁合金和变形镁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延伸。高强石膏粉的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亚微米级SiC微粉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碳化硅微粉产量近万吨。球型氢氧化亚镍新型储能材料已形成年产1000吨生产规模,是国内镍氢和镍镉电池用球状氢氧化亚镍的主要产地,生产技术居全国先进水平。
--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工业自动化仪表,铁路牵引变压器,精密、高速、低噪音轴承,智能化数控车床、立卧式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FMC/FMS),重型和超重型煤矿机械等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业在提高抗生素、维生素等菌种选育、微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成为我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四环素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2.18%,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3.47%,贸易量约占世界的70%;硫氢酸红霉素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50%;苦参素产品在全国质量最好、产能最大;抗生素类兽药特色鲜明,泰乐菌素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5%以上,盐霉素约占全国产量的65%。四环素、硫氢酸红霉素、泰乐菌素、维生素B12等原料药的发酵指数、染菌率、总收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我区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主要涉及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电信业务增值、网络安全认证、动画制作、楼宇智能系统等领域。主要软件产品有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服务行业管理系统软件等。2007年全区软件及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实现销售收1.71亿元。
2、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全社会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科技意识逐步提高,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投入不断增长,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十五”期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平均增长17.1%。2007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又有大幅度提高,共投入R&D经费7.5亿元,增长77.2%。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7%,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科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初步构建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以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截止2007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部共建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近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4.6%。到2007年底,我区列入《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产品有八十多种,实现出口346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全区出口总值的31.9%。 其中,新材料产品出口19148万美元,同比增长35.7%,生物医药出口6662万美元,同比增长2.6%;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类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4.4%,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关联度低、规模小。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禀赋的特点,除钽铌铍、机床、氰铵等行业的企业规模较大外,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行业分布偏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尤其是新材料领域中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如炭基材料、金属镁等)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产业的关联度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较弱。
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薄弱,产业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不少项目仍以引进产品技术或成套生产设备为主,企业发展受制于人。创新实力弱,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已成为制约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高新技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资本融通渠道狭窄,部分企业的发展依靠银行贷款,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募集发展资金的企业很少。而且,我区至今尚未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已使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难以实施,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与开发投入、科技人才队伍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与企业发展所需相比依然严重不足。高素质科技人才短缺,成为阻碍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区只有1名工程院院士、3个博士授予点。高层次优秀人才、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全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从事R&D活动的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只有1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由于我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尚不能形成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直接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产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宁夏的战略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培育一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使其成为对工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以研究开发、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培育壮大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拓展资源与环境领域,尽快建立起优势技术领域产业基地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年平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70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10亿美元。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5亿元,工业增加值25亿元,年平均增长22.6%;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年平均增长21.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年平均增长14.34%;电子信息与高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5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新能源及节能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产值达到10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
2、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到2012年,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1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省部共建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
3、创新投入目标。到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争取达到4%以上;在钽铌铍等新材料产业,数控机床、精密轴承、煤矿综采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化学原料药等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等重点优势特色产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重点发展领域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所确定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领域。未来五年,根据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集中优势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资源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延伸其产业链,注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
(一)新材料领域
1、产业布局。
石嘴山市以河滨工业园和大武口工业园为核心区,发展成为钽铌铍等稀有金属材料及深加工、镁及镁合金冶炼与加工、碳化硅粉体和陶瓷、多晶硅、高档活性炭与制品的重要产业化基地。银川市、吴忠市以宁东基地和太阳山为核心,建成铝深加工、硅材料的产业化基地。
2、发展重点。
--稀有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品。建设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各种衍生材料→电子元器件产业群,发展高比容钽粉、钽丝、电子浆料等电子材料;钽铌铍金属及合金、钛及钛合金、铌超导材等稀有金属及合金加工材和制品;钒氮合金以及铌铁、钒铁、钨铁等微合金钢炉料;大尺寸氧化铟锡靶材,钽铌金属及其氧化物靶材等系列靶材;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用3~5年时间,发展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及相关电子材料基地,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轻金属及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品质镁及镁合金,汽车和3C产品用大型镁基合金压铸件坯料与制品、变形镁制品、特种镁基合金产品,形成镁合金及其深加工制品产业链;发展高品质铝加工材及其相关制品,延伸原铝产业链。
--炭基材料。活性炭产品重点发展压块活性炭、球形炭、干法脱硫、脱硝用活性炭等高档活性炭,研发天然气储存用活性炭、双电层电容器用炭电极等产品,推动产业升级。碳素产品重点开展石墨化炭块和惰性阴极碳素的研发和产业化。碳化硅产品重点发展刃料级碳化硅粉体材料和高性能结构陶瓷。
--其它新材料。光伏材料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新型石膏材料重点发展超高强K型石膏粉、石膏晶须、混合型粉刷石膏、高强度陶瓷模用石膏、高品质石膏砌块及纸面石膏板,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
3、技术创新方向。
--稀有金属材料及深加工领域。超高比容钽粉、铌粉的粒度控制、定向掺杂与控氧技术,细直径钽丝的成型烧结、力学性能控制技术。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及其合金加工材和制品高温晶化与晶粒长大的控制技术、成材率与规模化制造技术关键技术。大尺寸氧化物靶材的成型、烧结技术,金属靶材的熔炼与加工技术。钒氮合金的还原、热处理、氮化工艺及还原氮化连续化处理等关键技术。
--轻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领域。镁及镁合金双预热蓄热立式还原炉、皮江法炼镁节能减排新技术、电热法镁冶炼生产技术、镁冶炼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等生产工艺技术,镁合金材及铸件液态铸轧、精密压铸技术,变形镁材料均匀化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生产大型镁合金压铸件坯料与制品、变形镁制品、特种镁合金产品,延伸镁产业链。铝合金材料重点解决铝合金圆铸锭气滑铸造、连铸连轧、精密压铸等关键技术,开发多种铝合金、各种型号铝板材、汽车用大型铝板材。钛及钛合金材低成本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技术。
--炭基材料行业。活性炭重点解决活性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各种专用活性炭生产技术,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新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碳素主要解决石墨化阴极炭块内串石墨化生产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新型直流电煅炉煅烧石油焦等关键技术。碳化硅重点解决多芯炉冶炼、微粉制取和分级、大规格厚度碳化硅制品成型和烧成等关键技术。
--其它新材料行业。光伏材料重点研究冶金法生产多晶硅中金属杂质去除及提纯,B、P、C等去除及提纯等关键技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中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加压分离提纯技术、多对棒还原炉技术以及硅芯切割的工艺和设备;单晶硅CCD成像、红外测温等全自动生产工艺。新型石膏材料重点研究和开发先进的石膏煅烧设备和石膏板干燥设备;跟踪“高水速凝材料”中的石膏改性材料新技术,解决超细、提纯、改性的无水硫酸钙工艺技术,石膏晶须工艺等关键技术。
4、重点建设项目(见主要建设项目表)。
(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产业布局。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向北延伸到石嘴山工业园,向南延伸到吴忠市、中卫市,形成一个南北纵向的、具有较强配套能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高速、高效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数控专用机床及柔性单元和柔性系统;电子式电能表、工业自动化仪表;各类高新技术机械大型铸件、大型机械轴承和精密轴承、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起重设备、煤矿综采设备等产品。
3、技术创新方向。
机床多轴连动关键技术,精密、高效、智能、复合、环保技术,功能部件设计制造技术;高性能调节阀智能化(具有现场总线通信功能、故障诊断技术)、高压差、耐高温、耐强腐蚀、抗冲刷技术,电子式电能表高智能化技术(远程智能升级、集中采集管理、多媒体技术、INTERNET网路技术、移动网路技术、嵌入式多任务处理技术)、高精度计量、宽量程技术;大型铸件模具快速设计与成型技术,精炼、真空冶炼等先进工艺技术及熔炼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大型铸钢件高纯净钢水精炼及均匀化技术、热处理工艺技术,计算机工艺模拟技术,大型铸件精密加工技术;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系统集成技术、高电压低损耗节能技术、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到2012年,力争数控机床、智能调节阀、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等主导产品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4、重点建设项目(见主要建设项目表)。
(三)生物与新医药领域。
1、产业布局。
依托银川望远工业园已经形成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和较强的产业集聚功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新型抗生素为主的化学原料药及其衍生物、维生素系列,进一步提高发酵工艺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种类及规模。重点发展阿维菌素(钾维盐)、维生素系列原料药产品、红霉素衍生物系列原料药及制剂;发展泰乐菌素、盐霉素、泰妙菌素等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兽用抗生素。做大做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方资源优势特色的产业,推进枸杞、苦豆子、甘草等宁夏地道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化,发展苦参素类系列生物碱及新型临床药物和生物农药,实现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技术创新方向。
硫氢酸红霉素、阿维菌素、泰乐菌素、盐霉素、泰妙菌素等菌种选育、发酵、提取技术;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合成工艺、高效分离技术及制剂技术;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技术、发酵产品提纯与干燥工艺、溶剂回收技术;优质酶制剂技术,膜分离技术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微生物菌体循环使用和菌体蛋白回收利用技术;枸杞、苦豆子、甘草等中药材药理药效分析、有效成分提取及制剂技术;苦参素纳滤膜浓缩、提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复配技术。到2012年,以抗生素为主的原料药泛合成技术、维生素系列等产品菌种选育、发酵、提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4、重点建设项目(见主要建设项目表)。
(四)电子信息及高技术服务业。
1、产业布局。
以银川经济开发区软件园为核心,建设一个平台和两个基地:软件和动漫产业公共服务与研究开发平台、银川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银川动漫基地,企业发展各有侧重,形成群体优势。
2、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以软件开发为主:结合我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政府效能建设实际,开发综合信息平台、电子公文综合管理系统、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等电子政务软件;开发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等金融领域服务业务创新的金融信息化软件,包括网上财、税、库、行、海关等联网业务运作软件,财务评估、评级软件等;开发电子交易或事务处理、电子商务协同应用、评估、信息搜索与服务等各种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管理、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还有语言学习、识别、翻译等方面的软件,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软件等。高技术服务业以业务流程外包为主,拓展信息化服务及技术咨询服务业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基地,支持服务外包基地有关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完善服务外包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
3、技术创新方向。
跨系统的电子政务协同应用软件环境、平台、工具等技术,异构系统下政务信息交换及共享软件技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跨业务系统工作流、决策支持软件和工具技术等;基于Web服务(Web Services)及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环境及其生成工具软件或套件的技术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商业智能(BI)软件技术,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技术,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软件技术,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技术等。
4、重点建设项目(见主要建设项目表)。
(五)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
1、产业布局。
以银川市高新区为主,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关键装备和产品制造;以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为主,围绕冶金、化工、生物发酵等高耗能产业进行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发。
2、发展重点。
新能源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设备,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开发与应用等;节能产业重点发展铁合金、电石、水泥、发酵等高耗能行业关键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实施。
3、技术创新方向。
研究开发新型大功率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风电设备制造和风力发电技术;开发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冶金行业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低温余热蒸汽发电关键技术,工业废弃燃气发电关键技术,节能监测技术等。
4、重点建设项目(见主要建设项目表)。
(六)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1、产业布局。
以石嘴山、银川和吴忠产业带为核心,围绕我区冶金、化工等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的行业进行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开发。
2、发展重点。
煤化工、生物发酵、马铃薯淀粉生产等工业废水处理和回收技术与成套装置;化工、电力、冶金、生物发酵等行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二噁英、恶臭气体的控制技术与成套装置,水泥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电解铝固体废弃物、电石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轻质建材、水泥、工程结构制品等的技术和成套装置,电厂粉煤灰及煤矸石、冶金废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3、技术创新方向。
味精、马铃薯淀粉生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煤化工等行业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装置;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煤、煤化工转化过程中的废气污染防治技术,生物发酵行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恶臭气体的控制技术,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关键技术;利用电石渣制水泥与CO2减排关键技术,电解铝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与成套设备;难分解、低品位钽铌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电厂粉煤灰及煤矿矸石、冶金废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