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一)


  附件2:
宁夏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为发挥我区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形成相互关联和配套的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区是我国煤炭大省区之一,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可靠的资源保障。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区煤化工产业起点低、发展慢。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也低。到目前仍以传统煤化工产品化肥、PVC、电石、焦炭等为主。
  1、煤制化肥。现有以无烟煤为原料生产化肥的企业9家,年生产能力40万吨合成氨、22万吨尿素、60万吨碳铵;2007年合成氨产量33万吨,尿素21万吨,碳酸氢铵42万吨,实现工业产值约5.5亿元,利税近1亿元。
  2、电石。目前全区拥有电石生产企业43家,共有98台电石矿热炉,装机容量157.3万KVA,年生产能力308万吨,占全国16.6%,2007年全区实际生产电石191万吨,开工率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工业产值约48亿元,利税约2.8亿元。
  3、氯碱化工。全区现有金昱元化工集团、英力特化工集团和西部聚氯乙烯公司3家大型氯碱企业,能够生产离子膜烧碱、PVC、氯气等产品,其中金昱元集团进入全国无机碱行业50强前20名。目前全区PVC年生产能力45万吨,烧碱42万吨。2007年全区PVC产量35万吨,烧碱30万吨,开工率为77%,实现产值30多亿元,利税5亿元。
  4、焦化。全区现有16家小焦化企业,年焦炭生产能力340万吨,占全国3.8亿吨的0.089%,规模较小,技术薄弱,煤焦油及深加工和焦炉气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低端水平。2007年全区焦炭产量113万吨,开工率为33%。目前,宁夏庆华煤化公司和宁夏宝丰能源公司百万吨级焦化工程已经相继建设,开发利用我区焦煤潜力明显。
  5、新型煤化工。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规模开发和建设,为我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遇和条件。神华宁煤集团于2007年建成的年产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项目,以及已开工建设的大型烯烃项目,宝丰集团年产200万吨焦化、2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等项目,对今后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将起到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区煤化工企业紧紧抓住国际石油天燃气价格不断上涨的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传统煤化工产业优势逐步凸显。电石和PVC生产能力、产品产量、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都在全国居于前列,已经形成煤-电-电石-氯碱等多分支的化工系列,可生产电石、烧碱、PVC树脂、石灰氮、双氰胺、AC发泡剂等30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并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电石下游产品开发及电石炉尾气回收利用、电石渣制水泥等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体系,在全国属于较先进地区。英力特化工、兴平冶化、大荣实业等企业通过多年不断滚动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市场上知名的氰胺生产企业。
  2、新型煤化工产业起点高、发展快。甲醇、二甲醚、烯烃等新型煤化工多联产异军突起,成为宁夏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最大经济增长点。总投资170亿元的神华宁煤集团煤基烯烃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煤化工项目,拉开了我区大规模建设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序幕,也标志我区煤化工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正在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产业配套差、市场运距远。煤化工深加工产品主要为汽车、轻工、纺织、农业、电子、建材等产业配套,当前我区及周边这些产业都不发达,区内所需要的产品多数从沿海发达地区调入。目前的煤化工深加工产品市场基本在华东、华南地区,产品运输距离远,产品服务和相关产业配套还较为不便。
  2、化工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传统煤化工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总规模仍然偏小,基础较为薄弱。2007年全区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227.9亿元,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8位。目前我区煤化工主要产品以化肥、电石、氯碱等无机化工产品为主,区内能够拥有特色化工技术及产品的企业不多,精细化工及型材加工产业非常薄弱。
  3、人力资源缺乏,研发势力薄弱。煤化工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深加工产品,技术含量高,对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能源化工领域支撑新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管理、研发、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力量严重不足。
  4、一次性投资大,项目融资困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基地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且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很高。一个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少则几亿元,多则上千亿元,我区自主投资建设新型、大型煤化工项目,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二、发展战略和定位
  (一)发展战略。
  1、循环经济战略。宁东等煤炭集中区以煤炭采掘-发电-化工初级产品及深加工为基础,构建新型煤化工基地。一是对煤炭的采掘、洗选采用安全防护、清洁化开采技术,提高采出率;二是采用热电联产发电,提高能源利用率;三是建设洁净煤化工基地,发展煤化工深加工产品,提高煤炭资源附加值;四是以煤化工多联产为纽带,延长产业链,将传统概念的污染严重的工业转变为高效、洁净的化工原料、合成材料、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
  2、上下游一体化战略。上下游一体化是国内外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及产业之间的链接,充分实现原料和产品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是我区宁东基地等煤炭集中储备地发展煤化工产业共同实施的战略,以培育煤化工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基地,确保我区实现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3、各方通力合作战略。我区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不仅要继续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有技术开发能力,有稳定的产品市场,有生产管理经验的各行业骨干企业前来投资,更需要自治区、市、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金融、行业协会等的通力合作,实现共同协调发展。
  4、高新技术推动战略。目前宁东、石嘴山在煤化工基础产品领域已有了一定技术优势,在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等领域巳先行一步,充分体现了基地和园区在技术开发、工程化以及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诸多优势。因此,我区在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将科研与开发应当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依托,在煤化工深加工产业上应与时俱进地采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确定技术领先的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产业定位。
  我区宁东基地、太阳山、红寺堡、石嘴山等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兼有石油和天然气、水、电等资源,对发展煤化工多联产十分有利。因此,我区要通过实施“两轮驱动”战略,形成上下一体、纵横链接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一是继续加快发展化肥、电石、PVC、焦化等传统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甲醇、二甲醚、烯烃等新型煤化工多联产产业集群。
  1、煤气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煤气化的主要产品有甲醇、合成氨、烯烃等。综合考虑资源保障、市场容量、产业链条、技术水平等因素,我区煤气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发展甲醇产业链,适度发展合成氨-氮肥产业链,择机延伸烯烃产业链。
  2、甲醇、二甲醚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为替代汽油和天然气的清洁能源产品,近年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发展潜力也很大。我区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燃料甲醇和二甲醚等能源化工产品。重点是尽快制定地方醇醚燃料使用标准,积极探索发展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缓解石油供求矛盾,推动醇醚燃料大规模使用的方式。
  3、煤焦化发展方向和重点。煤焦化包括两大条产业链,一条是煤焦化、焦炉气制甲醇、粗苯精制及深加工,以及煤焦油深加工;另一条是焦炭生产电石,电石乙炔进而生产PVC、醋酸乙烯、1,4-丁二醇等。我区重点规范发展煤焦化和电石产业链,加快电石深加工及电石渣、炉尾气的综合利用。
  4、传统煤化工发展方向和重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逐步关停、淘汰个别生产技术、规模和环保设施不达标的小氮肥、小焦炉、小电石炉等落后产业能力。重点鼓励支持一些已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规模的逐步扩大,并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传统煤化工产品。
  5、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是密切关注发展动态,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市场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再行投资建设。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要求,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兼顾煤电发展与煤化工发展的资源平衡,坚持依托骨干企业、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污染轻、效益好、具有竞争力的原则, 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本质安全型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烯烃、电石--PVC、煤制化肥、焦化5条产业链,尽快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紧紧抓住我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区煤炭等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群体的发展,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分工协作,节约成本费用,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快速提高全区煤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把煤化工产业建设成为自治区装备最先进、经济总量最大、贡献最大的产业。
  1、总体发展目标:
  (1)煤制化肥、电石、PVC、焦化、甲醇深加工产业链基本成型。
  (2)煤制石油替代产品初步展开,大型燃料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煤化工多联产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3)逐步完善发展甲醇深加工、电石-乙炔、化肥、焦炭4大产业链;稳步发展烯烃产业链。
  (4)逐步建立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制石油替代产品供给能力,形成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业集群优势,生产技术和产业规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2、主要经济目标:
  到2012年,规划投资1800亿元,生产煤化工产品50种左右,各种煤化工产品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8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总额2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为150亿元以上。
  3、重点产品产能发展目标(见表):

  重点产品产能发展目标表

  (单位:万吨、亿元)

传统产品

生产能力

(万吨)

预计销

售收入

(亿元)

高新产品

生产能力

(万吨)

预计销

售收入

(亿元)

焦炭

600

90

甲醇

850

25.5

电石

500

150

二甲醚

360

90

PVC

200

200

烯烃

250

250

烧碱

180

125

聚丙烯

50

75

尿素(折纯)

90

16

醋酸

50

30

合成氨

100

30

粗苯

15

7.5

合计

1670

611

合计

1575

478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