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2月15日前各设区市政府参照本实施意见对所辖的县(市、区)政府进行考评,并推荐参加全省先进评选的县(市、区)名单及相关数据资料,上报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设区市推荐参评县(市、区)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核查。
3.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计分方法计算参评县(市、区)分值。在计算各个指标或项目分值的基础上,综合计算出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六项的得分及六项的综合得分,并根据相关指标计算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的得分,提出各项先进的初选名单:综合评价初选15个,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各初选12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各初选5个,财政总收入首次迈入十亿元和二十亿元行列的县(市、区)和原已达到且当年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县(市、区)名单。
综合先进、工业发展先进、农业发展先进不重复,除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和二十亿元县(市、区)以外的其他单项先进最多只能参加两个单项奖的评选。
4.2009年2月底前,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项先进的初选名单和排位、得分及相关指标报省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审核提出各项先进名单,并由省政府确定后报送省委。
五、考核评价的表彰
根据考评结果,省政府对六项考核评价综合前 3名设区市,六项考核评价综合前10名县(市、区),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和超二十亿元县(市、区),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两个单项前10名县(市、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五个单项前3名县(市、区)进行表彰。
对获得综合先进的设区市各奖励200万元;对获得综合先进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对财政收入初次达到十亿元或已超十亿元且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中初次达到二十亿元或已超二十亿元且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奖励200万元;对获得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两个单项先进的县(市、区)各奖励80万元;对获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五个单项先进的县(市、区)各奖励50万元。
六、考核评价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省政府成立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凌成兴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谭晓林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工作人员从有关厅局抽调组成。各设区市政府要设立相应的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指定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数据质量监控体系。
各地、各部门分管考核评价工作的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提供的考核评价数据的质量负总责。要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对考核评价数据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今年11月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外经贸厅、省合作办、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以及设区市相关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由厅局领导带队,对上年开工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产情况,外资 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逐项跟踪核查。坚决防止相互攀比、虚报瞒报、弄虚作假、骗取政绩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上述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评比资格,公开通报批评,并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制定考核评价机构的目标责任,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考核奖惩,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附件:1.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指标(表一-表三)
2.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考核评价指标
3.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
4.社会稳定考核评价指标
5.“民生工程”考核评价指标
6.政务环境考核评价指标
7.六项考核评价体系单项指标(项目)计分方法
附件1
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指标(表一)
┌───────┬────┬───────────────────────────────┬──────┬─────┐
│ 项目 │ 权数 │ 指标 │ 单位 │ 权数 │
├───────┼────┼──────────────────┬────┬───────┼──────┼─────┤
│ 成效 │ 35 │生产总值 │ 18 │ 总 量 │ 亿元 │ 4 │
│ │ │ │ ├───────┼──────┼─────┤
│ │ │ │ │ 增 幅 │ % │ 8 │
│ │ │ │ ├───────┼──────┼─────┤
│ │ │ │ │ 人 均 │ 元 │ 6 │
│ │ ├──────────────────┼────┼───────┼──────┼─────┤
│ │ │财政总收入 │ 17 │ 总 量 │ 亿元 │ 4 │
│ │ │ │ ├───────┼──────┼─────┤
│ │ │ │ │ 增 幅 │ % │ 7 │
│ │ │ │ ├───────┼──────┼─────┤
│ │ │ │ │ 人 均 │ 元 │ 6 │
├───────┼────┼──────────────────┼────┼───────┼──────┼─────┤
│ 水平 │ 30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 │ 6 │ 比 重 │ % │ 3 │
│ │ │ │ ├───────┼──────┼─────┤
│ │ │ │ │ 提高值 │ 百分点 │ 3 │
│ │ ├──────────────────┼────┼───────┼──────┼─────┤
│ │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 6 │ 比 重 │ % │ 3 │
│ │ │ │ ├───────┼──────┼─────┤
│ │ │ │ │ 提高值 │ 百分点 │ 3 │
│ │ ├──────────────────┼────┼───────┼──────┼─────┤
│ │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6 │ 指 数 │ % │ 3 │
│ │ │ │ ├───────┼──────┼─────┤
│ │ │ │ │ 提高值 │ 百分点 │ 3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 │ 比 重 │ % │ 2 │
│ │ │ │ ├───────┼──────┼─────┤
│ │ │ │ │ 提高值 │ 百分点 │ 2 │
│ │ ├──────────────────┼────┼───────┼──────┼─────┤
│ │ │外贸出口占GDP比重 │ 4 │ 比 重 │ % │ 2 │
│ │ │ │ ├───────┼──────┼─────┤
│ │ │ │ │ 提高值 │ 百分点 │ 2 │
│ │ ├──────────────────┼────┼───────┼──────┼─────┤
│ │ │万元银行贷款GDP产出率 │ 4 │ 比 率 │ - │ 4 │
├───────┼────┼──────────────────┼────┼───────┼──────┼─────┤
│ 后劲 │ 35 │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6 │ 总 量 │ 亿元 │ 3 │
│ │ │ │ ├───────┼──────┼─────┤
│ │ │ │ │ 增 幅 │ % │ 3 │
│ │ ├──────────────────┼────┼───────┼──────┼─────┤
│ │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10 │ 总 量 │ 亿美元 │ 4 │
│ │ │ │ ├───────┼──────┼─────┤
│ │ │ │ │ 增 幅 │ % │ 4 │
│ │ │ │ ├───────┼──────┼─────┤
│ │ │ │ │现汇进资所占比│ % │ 2 │
│ │ │ │ │ 重 │ │ │
│ │ ├──────────────────┼────┼───────┼──────┼─────┤
│ │ │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 │ 10 │ 总 量 │ 亿元 │ 5 │
│ │ │ │ ├───────┼──────┼─────┤
│ │ │ │ │ 增 幅 │ % │ 5 │
│ │ ├──────────────────┼────┼───────┼──────┼─────┤
│ │ │上年开工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1亿 │ 6 │ 比 率 │ % │ 6 │
│ │ │元以上产业项目投产率 │ │ │ │ │
│ │ ├──────────────────┼────┼───────┼──────┼─────┤
│ │ │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1亿元以上产 │ 3 │ 比 率 │ % │ 3 │
│ │ │业项目合同履约率 │ │ │ │ │
├───────┼────┼──────────────────┼────┼───────┴──────┼─────┤
│ 合计 │ 100 │ 合 计 │ 100 │ 合 计 │ 100 │
├───────┼────┼──────────────────┼────┼───────┬──────┼─────┤
│ 附:加分 │ 10 │粮食总产量 │ 10 │ 总量 │ 万吨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