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 对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如劳务、修理、服务性)或者申办私营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经营场地、摊点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工商、税务、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有关部门减免垃圾清运费等。
对盲人开办的盲人按摩所(中心),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费,如果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接的,应当减半收取。
第十一条 对兴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10户以上残疾人且每户年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实际情况由市、市(区)、镇(街道)三级每年给予总额1万-5万元的资金扶持,具体扶持比例由市、市(区)、镇(街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鼓励和扶助用人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特别是有就业需求的智力残疾人或者精神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主动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第十三条 各单位接收残疾人时应当尽量安排适合的岗位,而且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保险,并保证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同酬。
第十四条 对在国际、全国、全省等重大体育赛事夺得名次的运动员应当加以奖励和优先安排就业。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下岗分流人员中应当照顾残疾人职工,夫妻双方均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至少应当保障一人在岗就业。对仅靠本人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残疾人职工,非因单位撤销、解散、停产、破产,用人单位一般不得安排其下岗。企业停产、实施兼并和破产的,应当优先做好残疾人职工的安置工作。
用人单位辞退残疾人职工、解除与残疾人职工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应当报当地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三章 技能培训
第十六条 各类公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接受符合相应条件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经当地残联同意后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可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其培训费可以凭培训机构开出的发票及职业资格证书,由当地残联给予报销70%,每年每人限报一次,每次报销限500元以内(含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