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健全市场、安全、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5%,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2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以上。
第二步,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第三步,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70%以上,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30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
(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引导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集聚,培育主导产业。粮食产业要按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着力构建粮食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畜牧产业要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牛羊、家禽养殖,继续实施黄河滩区和豫东平原绿色奶业工程,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和精深加工比重,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43%、45%和50%以上。特色产业要大力发展油料、棉花、林果、蔬菜、花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桑蚕等经济作物,尽快形成区域优势,并要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提升棉花加工业产业升级,提高油料加工转化能力,培育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棉花、油料加工企业。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大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力度。扶持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对于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发行债券、重组上市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努力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对于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要通过同行业间的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尽快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对于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成长型龙头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尽快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创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多方面的支持,扶持其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户均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时,积极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大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国际金融组织、财团资金,推进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力争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000亿元、14000亿元、32000亿元,利税分别实现720亿元、1680亿元、38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