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业面源污染现象存在。我市的氮肥的利用率不到40%,磷肥的利用率也只有35%左右,单位面积化肥的使用量,比国际标准高23倍多。
4、鄱阳湖区域水质监控能力薄弱。一是监测点位设置过少,目前鄱阳湖我市区域国家级监测点位仅有两个,不能真实全面反映湖区的环境现状;二是滨湖各县监测能力薄弱,缺少水质监测技术人员和仪器,尚不具备水质监测能力。
5、县(区)级环保机构薄弱。15个县(市、区)中仍有5个区未设独立的环保机构(庐山管理局、共青开发区、九江开发区、浔阳区、庐山区);有3个县环保局是事业单位(彭泽、湖口、星子);且县级环保部门多数是近些年才独立成立,环保经费没有足额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有些县存在“吃排污费”现象。
二、加快推进九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水平规划,用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把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始终。
1、充分整合资源,优化发展格局。把城市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社会和谐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城市空间资源。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把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与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文明融合起来,保护城市历史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魅力个性。充分依托沿江、环湖、庐山以及现有基础产业和交通资源,重点布局和建设庐山环山城镇带、长江沿岸特色城镇带、环鄱阳湖滨湖特色城镇带、昌九沿路特色城镇带,合理布局产业,留足未来发展空间,形成沿江、环湖、环山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
2、完善优化规划编制体系。一是高起点深化九江远景发展概念规划的编研。积极邀请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深化编研城市远景规划,针对在已有远景规划招标成果的基础上,邀请由国际知名规划专家学者举办高峰论坛,针对城市主体功能定位、城市空间框架、历史名城保护、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生态保护等战略性问题进行论证。二是深化详细规划成果,注重城市设计,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发挥山水文化优势,塑造城市风貌特色,迅速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审批工作,避免无法可依和随意调整变更规划的现象。四是结合全省生态战略,及时完成《九江市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同时优化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合交通、邮政通信、市政工程、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五是积极拓宽规划编制经费保障渠道。除按《
城乡规划法》要求保障一定比例外,参照其他城市的一些作法,从土地出让金的受益部分按比例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