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企业新产品。针对中小企业对资金要求“短、小、频、急”的特点,重新组合适合中小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推广以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和自助循环贷款为代表的小企业信贷新产品,坚持产品组合营销,不断扩大金融服务领域。
(五)个人理财产品。加快针对县域居民客户多种个人理财产品的整合和推广应用。对民营企业主、经商户等先富裕起来的居民,优选本外币资产、负债与基金、国债、保险等产品,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组合和投资套餐。
(六)电子商务结算。针对县域商品流通体系,开发电子银行渠道,通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话转账宝等电子银行产品的运用,扩张网点和网络优势,实现州农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时间、空间上对县域金融市场的多层次整体覆盖。
(七)涉农财政资金归集服务。开发涉农资金管理平台,争取各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在农行系统开户,为各级财政、涉农企业、农户在平台内对涉农资金统一收支、拨付、理财。
六、激励措施
(一)绩效管理机制。完善城市业务和“三农”业务并行的双百分制业务经营综合考评体系。农行楚雄州分行根据县支行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导向,按“一行一策”的要求,以综合经营计划为重点,从业务发展、风险控制、结构优化、价值创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县支行的考核和激励力度,促进县域业务的有效发展。
(二)费用倾斜。适度提高县域业务费用配置成本收入比,增加一定比例的发展费用,有计划、分年度用于县域网点升级改造和电子化建设,推进县域网点功能转型,提升农行服务“三农”的水平。匹配专项营业费用,切块下达县域人员费用,专项安排“三农”和县域业务的管理费用,确保县域业务的发展需要。
(三)构建权责利对称、赏罚严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明确各级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信贷审批人员、信贷监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将个人奖罚与经营业绩、工作成果直接挂钩;对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实行客户经理“三包一挂”制度,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贷款数量、质量和效益挂钩。二是从工资结构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的兑现要与服务“三农”工作职责履行情况挂钩,客户经理和信贷管理人员绩效工资要与服务“三农”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提高客户经理和信贷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占比,以服务“三农”绩效考核结果来兑现绩效工资。三是对绩效考核业绩好的客户经理、信贷管理人员,实行带薪培训、带薪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