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到2013年,全市城乡劳动力普遍得到职业技术培训,其中城镇在职职工年培训10000人次,转岗、下岗人员年培训5000人次,初、高中毕业生年培训2000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5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年培训10000人次。
(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到2013年,基本建成以提高初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重点,融学历教育、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为一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初、中、高级技术相互衔接,适应伊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三项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活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深化用人制度改革。
(二)推进“四项计划”,夯实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双师型”名师培养培训计划,实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示范性专业建设计划。
(三)实施“五项工程”,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增加对职业教育投入。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重点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再就业培训费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费用,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企业要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按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借助国发〔2007〕38号文件关于“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要向资源型城市适当倾斜”的倾斜政策,积极对上争取专项投入。
(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重点建设职业学校8所(伊春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伊春机电学校、伊春林校、伊春卫校、嘉荫职教中心、铁力职教中心、西林职高);积极筹建全市综合性公共实习实训基地1个;建设区域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伊春林校、伊春机电学校、市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市级示范专业18个(伊春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维修、旅游专业,伊春机电学校机电一体化、车工、钳工、汽车维修专业,伊春林校生态园林、花卉、家具及木制品、财会专业,西林区职高矿山、冶金专业,伊春农机技工校农机驾驶与维修专业,嘉荫县职教中心种植、畜牧专业,铁力市农机专业、养殖、农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