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应以arcGIS平台为基础。满足今后日常变更的要求和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能和同步更新。
  (3)应满足矢量、删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管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等功能。
  (4)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设计应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要求。
  (5)县以上各级行政单位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本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各级之间建立数据的互联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
  2、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要素、产权产籍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开发园区要素、栅格影像要素、耕地坡度要素等内容。具体的分层和属性结构按照《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设定。
  3、基本方法和要求
  (1)调查工作底图的扫描纠正
  扫描调查工作底图,选择控制点与DOM配准。配准方法选用多项式法。配准精度应高于DOM的一个像元。
  (2)图形数据采集
  按照外业调查的记录,参照调查工作底图,在计算机上以DOM影像特征为依据,分层数字化权属界线、地类图斑界线、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补测地物的数字化可以调查工作底图为准,或按照补测记录参照影像绘制。
  按比例尺计算,明显界线与DOM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0.5mm。
  (3)拓扑关系构建
  检查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正确的数据拓扑结构。
  (4)属性数据采集
  录入有关调查属性信息,可采用逐个图形直接录入属性数据的方法,或集中录入属性数据后,通过标识码与图形数据联接。
  (5)图幅接边
  对相邻图幅的接边地物进行接边,形成覆盖调查区的无缝数据,重新构建拓扑关系。按比例尺计算,图廓线两侧接边地物误差小于图上1mm时,可直接按照影像调整接边,否则应核实确定后再行接边。图廓线两侧相同地物要素的属性应严格保持一致。
  4、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和规程的要求进行建设,主要包括:矢量数据的采集、矢量数据的误差校正、坐标与投影变换、分幅数据接边、数据分层、属性数据采集、入库前数据检核、重构数据的拓扑关系与数据入库等。
  5、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是在县(区)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组织、接边等一列数据整合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检查、数据接边、重构数据的拓扑关系和数据入库等。
  6、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满足图形与属性数据输入、编辑、拓扑处理、大地坐标正反算,平面坐标与球面坐标的输出、管理,及数据同步、上报、下传等功能。
  十、主要成果
  (一)县级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协议书》、《土地权属界限争议原由书》。
  (3)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
  2、 图件成果
  (1)1:10000、1:5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县乡(镇)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4)县级耕地坡度分布图。
  (5)县乡(镇)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3、 数据成果
  (1)县级土地利用汇总表格。
  (2)县级坡耕地汇总数据。
  (3)县级基本农田数据及认定书。
  (4)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5)二次农村土地数据与变更数据衔接分析表
  4、 数据库成果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 文字成果
  (1)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县级土地利用分析及专题报告。
  (4)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报告。
  (5)重要过程数据及检查记录(主要包括外业调绘校核检查记录和数据库自检记录)。
  (二)市级汇总成果
  1、数据成果
  (1)坐标系转换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