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地管理其他资料
包括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生态退耕及开发园区等资料。
(7)各种表格
有关农村土地调查的各种表格。
(8)其他资料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市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等相关资料。
4、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准备全站仪、GPS、等调查所必需的仪器、工具。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外设及软件系统。同时准备调查所需要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等。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地类调查和权属调查。
地类调查覆盖全部调查范围,其中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特殊用地按照地类图斑处理,由城镇地籍调查时进行调查统计或细分。
权属调查对城镇、建制镇以外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查。
2、基本要求和程序
(1)基本要求
①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②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③调查的权属和地类界线位置准确,认定正确,表示规范。
④实地调查必须做到"走到、看清、问明、记全、画准"。
⑤与影像对比,调绘、标绘的各种明显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5mm。
⑥调查最小上图面积:建设用地为图上4.0m㎡,耕地、园地、水域为图上6.0m㎡,林地、草地等为图上15.0m㎡。
(2)基本程序
①资料准备。农村土地调查基础图件资料由国家统一提供。各县(区)要收集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包括土地权属资料、土地利用图件、变更图件和数据库,其它相关辅助资料,包括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生态退耕及开发园区资料、基本农田规划资料等。
②外业调绘路线确定
综合分析调查区土地利用情况和遥感影像特征,研究确定外业调绘路线。要求外业路线尽可能涵盖调查区所有地类,遍历所有土地利用图斑,合理安排次序和时间,达到路线的最优化。
③权属界线复核
携带调查工作底图和原有权属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土地利用图件及相关辅助材料等资料,会同土地权利相关各方对权属界线进行复核,如有必要需到实地指界确认。结合实地权属界线复核,可同时对附近地类进行调绘。
④地类调绘
按照既定的外业调绘路线,参考原有土地利用图件,将调查区内的土地利用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调绘到调查工作底图上,并对影像与实地不一致的内容以实地为准进行补测。
3、土地分类调绘
(1)耕地的调绘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耕地中零时种植的大黄、黄芪、党参、当归、苜蓿、半夏等作物的,均按耕地表示。
滩涂新开垦的耕地,在常水位线以上,按耕地表示。
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毁坏的耕地,按相应的地类表示。
(2)园地的调绘
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符合上述条件的按相应的果园表示。
这次调查为体现全市农业的特色产业,在全市的地类分类上,细化分类到三类。在其他园地的基础上,细化为桑园、油橄榄园、花椒园、银杏园和其他园地。
整片种植的花椒合理株数达到每亩111株时,按其它园地表示;在田坎上种植的花椒,以耕种为主,按耕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