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是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秸秆沼气快速发展。国家和自治区沼气建设项目资金,要重点安排用于秸秆沼气建设。积极支持沼气物业技术服务公司开展秸秆收购、加工、填料等服务工作。
(四)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我区发展食用菌具有相对优越的气候条件,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要紧密结合全区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和闽宁对口协作项目,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拓展小麦、玉米等秸秆的综合利用领域。
(五)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创办秸杆综合利用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编制和秸杆发酵制造有机肥、复混肥,促进秸杆转化增值。
(六)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步伐。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利用秸杆等生物质原料,投资生产致密成型燃料,逐步建立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填补我区在生物质成型燃料推广方面的空白,解决农村和小城镇居民生活燃料问题。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和户用秸秆气化炉项目。
四、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
(一)组织科技攻关,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内各类科技资源,组织开展不同作物秸秆基质栽培技术、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对稻茬地免耕种植冬小麦、秋季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微贮饲草等机械化加工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研制一批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系列机械设备,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按照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要求,积极研究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重点发展秸秆建材、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秸秆气化和秸秆发电等产业,拓宽秸秆工业化利用渠道,延伸秸秆产业链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二)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技术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农牧、科技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做好秸秆还田、青贮等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示范秸秆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秸秆建材和秸秆粉碎、揉丝、打捆机械,大力推广秸秆覆盖、秸秆食用菌生产和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加工等先进技术。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