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7)水产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加工要大力引进投资和项目业主,发展沿海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北海、钦州保鲜保活储运基地。淡水产品加工重点抓好南宁、北海罗非鱼加工出口基地建设。扶持河池、百色、桂林和贺州等地发展银鱼、禾花鱼加工。
  (8)乳制品制造业。依托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建立水牛奶等优质奶源基地,鼓励在灵山、扶绥、北流等县市发展奶水牛养殖并提高奶制品加工水平。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品牌促进奶业发展。重点支持南宁皇氏乳业等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酸奶、巴氏消毒奶等短效产品。
  (9)果蔬加工业。积极发展有机果蔬和绿色果蔬加工,重点发展果汁、果酱、果粉、果酒、罐头和果蔬萃取保健食品等产品。在桂林布局大型柑橙果汁和罐头加工企业,在百色布局大型芒果汁加工企业,在沿海和南宁、梧州、桂林、贺州、玉林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布局速冻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在南宁、桂林等市布局建设大型果蔬配送加工中心。注重开发轻糖型、混合型等新型果蔬罐头食品加工。

  3.主要工作和措施
  (1)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食品。充分发挥我区的生态资源优势,顺应追求保健、崇尚美味、回归自然的趋势,健全以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特色食品的质量和档次,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特色食品产业基地。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扩大加工规模。
  (2)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加快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推动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食品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推动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以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
  1.发展方向
  一是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依托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崛起炼油业,壮大石化上游产业,解决化工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二是围绕大炼油项目,深度开发石油化工后续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基本化工原料与油品、聚烯烃与橡胶、化学纤维与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链,辐射带动纺织、汽车、塑料等产业发展。三是依托骨干企业,继续做大化工行业,形成桂中化肥、南宁氯碱精细化工和桂北橡胶加工3大化工基地。

  2.发展布局
  以建设钦州大型炼化一体化综合产业项目为龙头,形成钦州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石化综合产业基地和北海石化综合产业园区、南宁氯碱和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柳州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河池化工产业园区、百色田东特色石化园区在内的产业布局,打造北部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3.重点企业
  中石油钦州炼油项目:2010年,石油加工800万吨,销售收入400亿元;2012年,石油加工1000万吨,销售收入约650亿元。
  钦州东油沥青:2010年,石油加工100万吨,销售收入45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50亿元。
  柳化:2010年,合成氨50万吨、尿素40万吨、硝铵30万吨、复合肥40万吨、PVC20万吨,销售收入50亿元;2012年,合成氨60万吨、尿素50万吨、硝铵35万吨、复合肥40万吨、烧碱20万吨、PVC20万吨、甲醇40万吨,销售收入70亿元。
  南化:2010年,烧碱44万吨,PVC16万吨,销售收入30亿元;2012年,烧碱70万吨、PVC40万吨,销售收入60亿元。
  昊华南方(桂林)橡胶:2010年,硫化机600台,巨胎2万条,工程轮胎3万条,航空轮胎5万条,汽车轮胎100万套,安全套15亿只,销售收入40亿元;2012年,硫化机800台,巨胎3万条,工程轮胎4万条,航空轮胎10万条,汽车轮胎300万套,安全套18亿只,销售收入60亿元。

  4.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快钦州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建设。2010年前,以建设钦州1000万吨炼油项目为龙头,加快发展下游深加工系列产品,包括合成材料、氯碱化工、有机原料、化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2010年后,重点建设钦州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基地、年产PX100万吨基地和年产120万吨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联合生产基地,北海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方向扩展,逐步形成若干个精细化工、氯碱化工、生物化工、塑料和橡胶加工及新材料等石化产品联合生产基地。
  (2)加强项目配套和产业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企业相配套,依托大型企业,按照市场需求,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走精细化工、合成树脂、工程塑料等产品深加工的道路。与中石油、中石化、南化、柳化等大型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建立协作关系,整合产业优势,形成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3)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针对目前我区石化产业以化工和小炼油为主,大型石油化工管理、生产经验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产业人才,为我区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五)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
  1.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加快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和柳钢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依托现有冶金产品,发展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走链式产业扩张之路,培育冶金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发展布局
  沿海地区。发挥港口优势,重点建设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发展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电工钢、无取向硅钢、管线钢及造船钢板、冷轧板卷、热镀锌板卷、彩涂板卷等高附加值板材产品。
  桂中地区。依托柳钢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建成1000万吨以热冷轧板卷、中厚钢板、建筑用钢材为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八一铁合金集团、广西康密劳、汇元锰业等公司为基础,锰电结合发展锰系铁合金和锰深加工。
  桂西南地区。以中信大锰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锰矿资源优势,发展铁合金和锰深加工。在大新、天等、靖西等地发展锰系铁合金和硫酸锰、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等产品。

  3.重点企业(项目)
  防城港钢铁项目:工程总投资625亿元。2010年,钢产量200万吨,钢材产量200万吨,销售收入120亿元;2012年,钢产量1000万吨,钢材产量1000万吨,销售收入600亿元。
  柳州钢铁集团:2010年,钢产量800万吨,钢材产量800万吨,销售收入500亿元;2012年,钢产量1000万吨,钢材产量1000万吨,销售收入600亿元。
  八一铁合金集团:2010年,铁合金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30亿元;2012年,铁合金产量35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
  桂林康密劳公司:2010年,铁合金产量1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2012年,铁合金产量20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
  来宾康密劳公司:2010年,铁合金产量20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2012年,铁合金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30亿元。
  中信大锰公司:2010年,铁合金产量10万吨,锰深加工产量15万吨,销售收入28亿元;2012年,铁合金产量15万吨,锰深加工产量25万吨,销售收入45亿元。
  广西汇元锰业公司:2010年,锰深加工产量10万吨,销售收入12亿元;2012年,锰深加工产量15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

  4.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快培育和壮大钢铁联合企业。全面启动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早日建成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着力解决柳钢红星园艺场土地问题,推动柳钢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加快建设,通过对高炉、转炉等主体生产设备的改造扩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节能减排降耗,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把握国家的钢铁产业政策动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整合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小型钢铁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2)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配套项目。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配套项目,抓两头(资源、深加工)带中间(冶炼),拉长产业链,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资源,带动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3)积极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以防城港大型钢铁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优先考虑到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等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或入股开发利用铁矿资源,解决铁矿石供应问题。加强进口铁矿石运输等问题的研究,与国内外有实力的运输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六)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
  1.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机床工具四大行业,建设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装备制造体系。一是依托重点企业,做大产业规模。以广西柳工、北海银河、桂林电力电容公司、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突出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橡胶机械、机床、农业机械等产品,积极扩大产品出口,做大产业规模。二是注重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由仿制和低层次开发向自主开发转变,重点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是加强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围绕骨干企业和整机生产,培育形成一批管理先进、机制灵活的高水平零部件产品协作配套生产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2.发展布局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依托柳工集团,以柳州为中心,辐射玉林、桂林,建设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支持柳工集团以兼并重组、品牌经营为手段,对柳州市相关零配件企业资产进行整合;支持玉柴集团发展陆川、桂林两个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发展一批配套企业,逐步建成我国最大的小型挖掘机生产及出口基地;发展一批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用柴油机、驱动桥、钢圈、冲压结构件、焊接结构件等产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带动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
  桂林机床生产基地。以桂林机床工具集团公司为基础,扩大铣床、加工中心、平面磨床、钻床等产品生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改制,引进合作,加大技术改造,建成全国有影响的中南地区最大的机床生产及技术研究应用基地,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控机床开发、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
  桂林橡胶机械生产基地。支持桂林橡机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以硫化机、成型机、复合挤出机、胎面线、钢丝裁断机、轮胎试验机为主导产品,跟踪轮胎制造的先进工艺水平,使轮胎生产实现联动化、自动化,推动产品结构逐步向化工机械、塑料机械、通用机械拓展。
  柳州空压机生产基地。主要支持柳州富达机械、柳二空、柳州环宇等公司生产各种系列的往复式压缩机,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本地配套,提高竞争力。
  桂柳、北海电工电器生产基地。支持北海银河、桂林电力电容公司、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支持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壮大,培育3-5个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

  3.主要工作和措施
  (1)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针对产业规模偏小,布局零散等问题,壮大柳工集团、桂林橡机厂、柳州欧维姆等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区内外资产,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核心企业,充分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配套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电工电器产业、桂林机床工具生产基地和桂林橡胶机械生产基地。
  (2)加强国内外产业合作。一是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吸引直接投资、生产外包、贴牌制造、吸纳跨国公司供应链群体迁入、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引进外资,开展对外合作,推动我区机械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大力开拓东盟市场,积极扩大农用机械、机床等适销机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到国外尤其是东盟投资办厂,增强产业竞争力。
  (3)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中型机械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提高企业科技投入,优势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要达到5%以上。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所参与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中小企业研发设计平台、试验测试平台,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七)以电源建设为主的电力产业
  针对广西煤炭储量少,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水电资源大规模开发已接近尾声的实际,未来产业发展,一要优化电源结构,深度开发水电,合理布局火电,积极开发核电和风电等电源,增强各类电源的互补性。水电深度开发,主要建设长洲水电、桥巩水电、大藤峡水电,扩建大化水电、岩滩水电;优化火电布局,主要新建贺州电厂、南宁电厂、崇左电厂,推进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钦州电厂二期建设和合山电厂上大压小项目。二是优化电源区域布局,协调建设集中式电源和分布式电源,力争实现每个地级市一座大型火电站。三是加快电网建设,促进主干电网与地方电网协调发展。

  (八)建材产业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建材产业向提高产品质量和配套能力转变,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加快发展滑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开采及深加工。

  (九)造纸产业
  实施集中制浆,分散造纸和发展纸制品战略。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优先建设速丰林浆、竹浆和蔗渣浆三大原料基地,以此为基础,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建设桂中竹浆造纸、桂东速丰林和松木为主的林浆造纸以及沿海速丰林浆造纸三大基地。重点支持钦州金光林浆纸、北海斯道?拉恩索林浆纸、柳江纸厂和贺达纸业等企业做大做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