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有效控制煤烟型、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3.进一步加强沿街、沿路、轨道交通沿线、高架桥荫等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整体绿化景观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
4.加大中小道路、农贸集市、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建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5.不断改善居住区环境。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加大房屋整修、清洗力度;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定期开展以居住区、单位为重点的社会大卫生检查评比及满意度测评。
6.不断加强以消灭孳生地为重点的有害生物防制,有效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7.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营造市民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8.加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营造室内无烟环境。
(二)完善健康服务
全面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应具备的理念、行为和技能,积极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逐年提高市民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不断改善市民健康综合素质。
1.进一步完善适应上海城市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
2.继续推进社区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的管理率。
3.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逐步落实全覆盖的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
4.促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重点人群干预。
5.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服务,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6.加快郊区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实施郊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师培养。
7.大力普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
8.不断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和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平台,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开展体质干预。
9.全面普及合理营养知识和推广支持性工具,不断优化市民饮食结构。
(三)加强健康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紧紧依托健康社区和单位开展健康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扶持和积极配合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渗透力,逐年提升公众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1.全面组建各类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力争覆盖全市各个居村委会和健康单位,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
2.不断开发健康城市宣传阵地,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普及健康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持续深化和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楼宇、健康企业、健康校园、健康家庭等建设活动,结合场所特点,不断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渠道,倡导社会法人和市民个人加强共同维护城市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使不同健康场所在健康自我管理方面各具特色。
四、重点推进活动
(一)“人人动手清洁家园”行动
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整治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建立义务劳动制度和群众性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督查及整治活动,引导市民主动关心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自觉维护市容环境,摒弃乱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提高市民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二)“人人劝阻室内吸烟”行动
围绕“无烟世博”的主题,全面倡导公共场所控烟。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控烟活动,积极倡导市民树立控烟意识,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劝阻室内吸烟、不主动敬烟和不接受敬烟的行为习惯,大力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全市所有机关、医院、学校全面控烟,餐饮、宾馆和文化娱乐场所全面标注控烟标识,餐饮单位逐步实行控烟。
(三)“人人坚持日行万步”行动
全面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引导市民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一万步左右的身体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健身操、健康跑等形式,不断扩大参与人群的范围;大力恢复和推广“工间操”制度,倡导职业人群加强日常健身锻炼;全面建设科学健身路,在公共绿地、公园和社区的有关道路上,建立以健身为主题的宣传指示牌,普及科学健身理念。
(四)“人人掌握控油控盐”行动
广泛宣传“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摄入油控制在25克以内”等健康知识。向居民户免费派发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和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尝试在本市销售的部分食品包装上,标注控油控盐信息;在集体用餐的健康单位内试点开展控盐、控油活动并逐步推广;在餐饮单位逐步推广合理膳食提示和健康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