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普钢和不锈钢,继续做强特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有效控制污染,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努力实现产业一体化和集约型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持产业一体化发展和高起点建设。新建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先进工艺流程技术,提高产业关联度,建立稳定的上游原材料供给保障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钢铁产业空间布局,巩固提高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特钢生产基地,加快不锈钢项目建设。同时,在资源富集、靠近产品市场、配套条件好的海西等地区建设普钢基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搞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调整工艺,更新技术,改造装备,统筹协调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环保、交通运输等生产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省铁、钢、钢材产能分别达到450万吨、500万吨、450万吨的水平,不锈钢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2015年之后,根据资源和建设条件,再规划新的产能。
——节能减排。到2015年,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低于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6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煤气、炉渣、钢渣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
四、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钢铁工业布局确定在西宁、海西州两个区域。地处东部的西钢集团面向国际国内军工和机械制造业等用户,主要发展优特钢材,适当兼顾周边地区普钢需求;在甘河工业园区布局百万吨不锈钢项目,延伸镍、铬金属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格尔木钢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线材及大中型型材,填补区域内产业和市场空白,保障西部省份钢材供给。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发展钢铁冶炼和热轧加工,可结合当地特点,发展冷加工及精、深加工钢铁产品。
(二)发展重点
做专、做精、做强特钢产业。西钢集团重点研发生产国内需求大的军工、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提高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实物质量,加大产品的国际认证力度,巩固提升集团化、专业化优势,形成主导产品突出的独特的竞争优势。重点完善“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连轧”生产线,钢铁冶炼及加工实现全精炼、高效连铸,连铸比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优化铁水热装电炉和高炉富氧喷煤工艺技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