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到2010年,共安排投资320亿元,发展现代服务业。年内安排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华夏世贸广场暨物流综合基地、徽商物流中心、马鞍山长运物流港等项目;2009年安排投资38亿元,实施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放心肉服务体系、省直属冷库、新农村商网、芜湖港煤炭储配库等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芜湖方特未来世界、合肥动漫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年内安排投资10亿元,2009年安排投资110亿元,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我省与韩国、日本等重点旅游航线,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七)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到2010年,共安排投资960亿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2009年安排投资420亿元,建设(包括续建)一批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市、县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0年,所有市、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所有市、县;推进长江、淮河、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工业污染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监测监察能力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两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八)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等政策,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皖政〔2008〕89号)要求,通过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担保支持等,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专精特新”、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研究扩大内需带来的商机,全面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扩大地产品消费需求,大力提高产销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继续开展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扭亏增盈重点企业的支持。统一取消和停征1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九)加大出口支持力度。省财政增加安排外贸促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品牌建设和产品国际认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开展出口产品研发,建立境外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出口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蚌埠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鼓励在省外出口的产品、设备从省内出口。省财政增加安排“走出去”专项资金,用于对外投资合作、总承揽承包工程单位的奖励,支持其带动我省机械设备等出口及劳务输出。加快滁州、池州、淮北、宣城、六安等市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服务于开放型经济发展。
(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认真研究国内外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企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我省潜在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两个转移”,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和优势企业落户安徽。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蚌埠、安庆三个国家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提升现有园区建设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良好平台。采取“一项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潜力和后劲的项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我省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