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班主任教师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工作压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身心健康。作为校长,要深入班主任教师,了解他们的心理、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等;出台政策要把大部分班主任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有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争做班主任,个个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五)优化激励机制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1、完善班主任表彰奖励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百、千”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即每两年评选“十佳”班主任、百名优秀班主任和千名区县级优秀班主任。学校选拔干部及推荐国家级及省、市级优秀教师原则上要首先考虑班主任教师。
2、提高班主任待遇。按照国家拨一块、财政拿一块和学校筹一块的基本思路,努力争取财政支持,提高班主任补助。学校制定的结构工资和校内分配方案,应向班主任予以适当倾斜;助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可享受班主任的部分待遇。
3、实行班主任全员职级管理,并按其职级发放班主任津贴。班主任职级分为五个等级:特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初级班主任、见习班主任,共五级。制定班主任职级评聘细则,由各中小学负责考核聘任。鼓励善于做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
4、将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实绩与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起来。学校对教师学年度考核时,班主任工作情况应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新教师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表现和师生评价情况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师担任班主任、副班主任期间的工作实绩作为对其职务评聘的依据之一。各单位在教师职务申报推荐、聘任时,应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和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四、加强领导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班主任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研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加大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推动德育年度考核的制度化、常规化。定期召开全市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表彰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