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关心班主任的工作与生活,初步形成“人人愿做班主任、人人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四)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成立全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委员会,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三、主要工作
(一)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1、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团结任课教师形成合作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指导班委会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把班级建设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集体。
关心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做到 “六必谈”。即学生思想学习进步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做错事必谈,有矛盾纠纷必谈,家庭发生变故必谈,切实走进学生心理,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每学期一般要家访本班的三分之一学生,电话访问每一位学生家长;新接班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中一般要家访每一位学生;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认真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艺术水平,增强科研意识,成为研究型班主任。
副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做好有关工作。
2、完善班教育组管理制度
要切实强化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切实提高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推广部分学校配备年轻教师担任副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加强对班教育组工作的领导,促进良性循环,实现班教育组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班教育组管理制度,解决合力不足、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一是完善评价制度,实施“捆绑式”评价,避免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战的情况,协调好各科作业量,重点解决学生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切实保证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均衡发展。二是完善班教育组例会制度,保证频度,提高针对性。重点是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分析非智力因素问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三是进一步落实学科责任制,科学分工,加强优秀生指导和边缘生(薄弱生)帮扶工作。重点是坚持个别指导与必要的集中指导相结合,强化弱科推进,实施全程跟踪,促进均衡发展和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