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电力、冶金、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和应用软件的攻关研制。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积极推广CAD、CAPP、CAM、CIMS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企业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
(六)以现有优势企业为重点,打造大企业大集团。以壮大企业规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大项目为依托,按照政策扶持推动、企业自主决策的运行模式,加快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培育壮大一批实力雄厚、品牌知名、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到2010年,力争形成年营业收入超十亿元的大企业30家,其中超50亿元的7家,超100亿元的3家,大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
(七)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成长。鼓励、扶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合伙创业,营造创业氛围。定期组织中小企业与市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周边先进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业对接和产品对接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组织的试点推广;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在上市创业板中抢占先机,着力破解融资瓶颈。打造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的活力企业,促其加速成长,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预备队”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到2010年,形成配套性强、特色鲜明的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方阵。
(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切实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广实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大技改、节能、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打造环保型、生态型工业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防控体系,保持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完善政府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加强工业经济监测分析,做好要素协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环境。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提高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谋划。市政府成立振兴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工业经济的政策制定、统计考核、招商引资、管理服务和舆论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经济运行局,负责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行政资源,及时汇总情况信息,检查督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
(十)注重政策引导,强化项目带动。整合汇总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秦皇岛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指导目录》,对于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协调力度,落实配套政策,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园区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强化项目谋划、项目招商和项目落地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