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重庆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五年规划的通知


  (五)生物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落实《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总体方案》,结合优势及重点发展产业,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药材规范种植及现代制药、生物育种、兽药及绿色农用投入品、生物质工程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医药中试基地、公共实验中心、专业孵化器、信息中心等,为将我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专业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重点推动建设农科院、畜科院和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医药中试中心、公共实验中心,策划建设生物医学检测工程实验室、数字化医疗器械工程实验室、现代中药质量控制工程中心、现代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分离纯化重点实验室、畜禽遗传改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中兽药工程中心等重大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广泛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现代制药、生物育种、兽药及绿色农用投入品、生物质工程等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认定评价工作。

  (六)现代农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针对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农机、水利、气象等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以加强和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为重要任务的创新研发平台。

  重点围绕我市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建成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柑橘重点实验室、蚕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丘陵山地逆境重点实验室、养猪学市级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林业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实验室、农作物生物技术工程中心等。围绕水利科学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化、生物质能源研发、动物疫病防治及农业气象与生态等重点领域,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提升三峡农科院、万州水产所、涪陵农科所三个区域性重点研究所的创新能力。

  (七)新材料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针对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弱、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落后、技术集成能力差、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缺乏品牌产品、基础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着力于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产品和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多数实现从仿制到自制、从跟踪到自主,超前建设一批自主创新平台,为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重点建设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中心、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轻合金工程中心、CMS技术工程实验室、复合材料工程中心、新材料制备工程实验室、道路结构材料工程实验室、公路工程中心、硅材料工程实验室等重大自主创新基础能力项目。广泛开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天然气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认定评价工作。

  (八)生物环境保护与改善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针对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消落带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燃煤电厂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提高库区水环境安全和预警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垃圾处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污染土壤修复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领域,建设一批自主创新基础平台,提高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科技研发水平。

  重点推动水工业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烟气排放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烟气脱硫脱硝工程实验室、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广泛开展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地质灾害防治、库区水环境安全、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污染土壤修复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认定评价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