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重庆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五年规划的通知


  (二)优势领域

  伴随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稳步推进,全市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创新基础,有力地支撑了科技创新保持31%的较好发展势头,形成了家蚕基因组测序框架图、3G手机基带芯片、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幽门螺旋杆菌佐剂疫苗等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

  汽摩产业领域:围绕汽车、摩托车整车制造、发动机研制、安全检测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建设了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车辆/生物碰撞安全、车辆排放与节能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摩托车工程、车辆模拟与试验、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燃气汽车工程、车辆NVH工程、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等8个工程中心和嘉陵、力帆、长安、宗申等23个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装备制造领域:依托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基础,建成了机械传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高电压及电工新技术、光电技术及系统、桥梁结构交通等5个国家级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在电工、建筑环境及设备、模具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智能化仪器仪表及控制、光电技术及工程、机械检测等领域建设了20余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成重齿、机床等22个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资源加工领域:针对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建设了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能矿资源开发及三陕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防治、市政与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能源环境、清洁生产等市级重点实验室;围绕油、气、煤等资源开发,建成油气贮运工程、天然气化工、油品应用与技术、工业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矿安全技术等1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建成重钢等11个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信息产业领域: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在通讯、互联网及光存储介质等领域,建成数据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特种电源实验室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2个部级工程中心,在网络化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网络测试、发展信息管理、移动通信工程、SCDMA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高效通信网测试技术、光电工程、第三代移动通信、可读写光盘等领域建成23个市级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成金美、国人等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生物产业领域:建成70余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涉及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三峡动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其中包括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电磁辐射医学防护、分子免疫学、高原医学、战创伤基础研究、肝胆外科、呼吸疾病研究、交通医学、烧伤与复合伤、超声医学工程、人类辅助生殖中心、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蚕桑资源及分子改良等19个国家或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成太极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三牧、华邦等2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材料产业领域:建成仪表功能材料、镁合金材料、山区公路工程桥梁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材料物理、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结构工程、轻金属材料、轻金属科学与技术、钠米材料与技术等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成西铝、镁业科技、四维瓷业等5个国家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主要问题

  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把握科技引领产业革命机遇的要求相比,我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还相对薄弱:一是国家级创新机构少,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中科院机构的省市之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水平较低;二是产业技术创新链不完整,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等支柱产业和重点培育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领域,还缺乏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自主创新基础平台作支撑;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建设普遍滞后,全市只有不到8%的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四是产学研一体化结合不够紧密,缺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创新机制,面向经济建设的创新明显不足,集成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建设滞后,成果转化率不到50%;五是全市缺乏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统一规划,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不清晰,建设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创新政策不成体系,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