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关于2008-2010年全区秋冬种开发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目标任务:在今后5年中,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逐步提高秋冬菜、马铃薯、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消灭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全区秋冬种面积1600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235亿元。其中秋冬蔬菜开发面积1200万亩,马铃薯250万亩,食用菌8000万平方米(产量45万吨),绿肥90万亩,油菜80万亩,玉米15万亩,中药材10万亩,花卉3万亩。

  2009年全区秋冬种面积1800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265亿元。其中秋冬蔬菜开发面积1250万亩,马铃薯280万亩,食用菌10000万平方米(产量56万吨),绿肥190万亩,油菜100万亩,玉米18万亩,中药材11万亩,花卉4万亩。

  2010年全区秋冬种面积2000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295亿元。其中秋冬蔬菜开发面积1300万亩,马铃薯300万亩,食用菌12000万平方米(产量67万吨),绿肥290万亩,油菜120万亩,玉米20万亩,中药材12万亩,花卉6万亩。

  二、秋冬种工作重点

  (一)科学谋划,启动“双千百亿”增收工程。

  用5年的时间,分别向时间和空间各挖掘1000万亩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一是做季节(时间)文章,新增1000万亩秋冬种播种面积。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秋冬种面积扩大200万亩,新增1000万亩,新增收入50亿元;二是做空间文章,新增1000万亩间套种面积。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扩大间套种200万亩,新增1000万亩,新增收入50亿元。两项共新增收入超过100亿元,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50元以上。

  (二)调优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变化,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人全我转”的思路,科学调整秋冬种品种结构,实行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努力形成淡季不淡、旺季不滥、品种齐全、特色鲜明的生产格局。大力发展“三品”农产品,形成供应稳定的外向型秋冬种农产品生产基地集群。始终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作为提高秋冬种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狠抓落实,注重提纯复壮本地良种与引进繁育、推广外地新品种相结合,加快秋冬种的良种更新换代步伐,使秋冬种品种以新、优、特取胜。努力改变秋冬种栽培粗放、品质不高、卖价低下的现状,依靠科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1.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不断加大高产、优质、专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生产的新品种。在品种选用上,坚持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风险小、综合性状好的标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增产、提质、减灾的功能。马铃薯生产主推费乌瑞它、大西洋等品种;食用菌生产主推蘑菇、香菇、木耳、平菇等种类;油菜生产主推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蔬菜生产也要实现优质化、特色化。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