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晴隆县黄金矿山生态恢复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州府办发〔2008〕136号)
晴隆县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晴隆县黄金矿山生态恢复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晴隆县人民政府抓紧搞好组织实施,州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
晴隆县黄金矿山生态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为扎实做好晴隆县黄金矿山生态恢复工作,经州人民政府研究,特制定晴隆县黄金矿山生态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状况及自然环境情况。拟治理的晴隆县黄金矿山位于晴隆县南部,总占地面积8085.8亩,分布在碧痕镇碧痕村,大厂镇大厂村、高岭村,紫马乡紫马村、坪益村,安谷乡四合村、安谷村、沙汆村等8个村的19个区块。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牧业生产为主。200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2424.00万元,总人口76220人。项目区交通情况较好,有公路路网连接晴隆至兴仁三级公路,项目区内也零星修建了一些采矿临时道路,通讯网络覆盖全部项目区。
项目区属山高、坡陡、谷深的高原峡谷区,地形起伏较大。年均气温13.8-14.7℃,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项目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南北盘江、红水河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小区”,项目区土壤主要是地带性黄壤,原土壤微呈酸性。由于近年来该地区黄金无序非法开采,且开采方法多半采取的是地表剥离露采,乱采滥挖,地表植被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土壤的ph值发生变化,根据“贵州省环境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观测结果(2005-05-25、2005-05-19),土壤ph值在5.52-8.58之间,其中大部分在7.00以上,呈碱性。此外土壤中还含有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且部分超标,因此土壤不适宜栽种经济林木和饲料草,需要选择防护效益好、抗性强的环境保护型树(草)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黄金矿山采矿方法为地表剥离露采,生产集中度低,使地表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破坏,已近损毁殆尽,一些地方形成极重度石漠化。二是黄金矿山土壤PH值已由微酸性变成中性或微碱性,而且土壤是深翻土,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低或者几乎没有,土壤肥力严重不足。三是金矿选冶采用堆浸炭浆吸附工艺,为同步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氰化物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尾矿废渣数量较大、分布较广。四是部分矿山石砾含量高、土壤瘠薄、肥力严重不足。
(三)已经开展的治理工作。自今年开展矿山整治以来,晴隆县共投入资金134万元(县林业部门投入编制林业植被恢复规划经费10万元,植被恢复经费124万元)用于植被恢复,共点播车桑子6吨,撒播草种23吨,种植杨树4万株,杉木16.5万株,治理面积6200亩。但由于时间紧并自然环境恶劣,成效有限,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