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

  3.重点企业发展加快。总投资24亿元的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工程3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基本完工,形成30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实现了由渔船为主向多用途散货船、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的转型,造船能力达到30万载重吨,其建造的3万吨级客滚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新建6.5万吨、3.5万吨修船坞各1座,企业的造修船规模实现新的突破。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船坞建设基本完工,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技术水平进入同行业前列。
  4.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了韩国三星船业、三进船业、伽耶船业和上海神飞集团、武汉百步亭集团、新泰源船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其中,荣成荣喜与北京建龙集团合资成立的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是我市引进的最大的船舶项目,现已开工,计划2011年底前完工。
  5.造船模式逐步改进。全市船舶造修企业按照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要求,大力推行以船段生产为中心,“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建立了哈工大(威海)船舶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和三星造船船舶研发中心。目前全市船舶行业已建成省级技术开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开发中心2家。
  6.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市已引进船舶配套项目10余个,电机、空调、水泵等企业逐步向船舶配套产品开发,中小型船舶造修企业逐步向船段加工和配件生产转型。荣成市的石岛、崖头、俚岛3个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文登市在南海新区规划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规划建立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已有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等1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工业新区规划的船舶配套产业园区正在论证之中。
  (二)发展形势。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特别是日韩等造船大国因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逐步退出中小型及常规船舶市场,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政府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措施,为我市加快造船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船舶工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市船舶工业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配套率不高等问题,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