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
(威政发〔2008〕5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先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船舶工业,对壮大海洋经济、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促进劳动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我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和多处适宜建造大型船舶的港湾,发展船舶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日韩隔海相望,处于连接日本、韩国、大连和上海的“金三角”地区腹地,拥有更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和借助大连、上海拉动发展的机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将其作为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了船舶工业推进委员会,出台了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施“3111”工程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船舶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全市船舶企业紧紧抓住国际船舶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规模能力,转换造船模式,培育产业链条,推动了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1.船舶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达29.4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利税6.2亿元、利润4.8亿元、出口交货值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52.3%、54.5%和117%。目前,全市船舶企业已有订单达400万载重吨。其中威海船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文登顺兴造船有限公司和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任务均已排至2012年。
  2.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船舶造修及配套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总资产71.6亿元,职工2.3万余人。产品有15大类40余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船段23万吨、修船300艘次的能力,有7家企业可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单船最大制造能力达10万载重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