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盘活都市旅游存量,挖掘资源,增加业态。扩大郊区旅游增量,配置资源,突出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投资消费,同步发展。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旅游投资项目拉动旅游消费市场,以旅游消费市场多元化实现消费结构优化,通过政府鼓励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旅游总量提升。
整合资源,特色发展。全面动员社会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旅游为载体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坚持首都特点,突出北京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国家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提升资源品质,丰富特色产品。
高端低端,协调发展。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会议奖励、商务旅游,形成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以旅游为平台和载体,通过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广泛参与,消费者自觉响应,将旅游产业打造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二、突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
(一)加强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
制定《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订《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旅游集散体系建设规划和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体系。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全市性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留足发展空间。
(二)实施都市旅游精品战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品牌体系。
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休闲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金融街区、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商业街区、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体育旅游、教育旅游、科技旅游、时尚消费旅游等系列都市旅游产品。鼓励城八区开辟以名人故居、胡同和传统街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利用家庭、院落、街道推出国际旅游访问点,形成系列特色京味文化旅游产品。支持具有北京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鼓励煤矿和非煤矿区关停后向工业遗产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形成以首钢、北京焦化厂等工业遗产游为核心的集旅游、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的多个旅游文化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