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配合省做好全省农业循环经济试点洱源县、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祥云县、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祥云飞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试点工作,争取在项目上取得突破。积极做好州政府确定的大理经济开发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和以洱海为主的苍洱旅游风景区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旅游)区,以及大理市等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对试点示范企业加强指导,跟踪监督,进行年度考核。推进建材、钢铁、有色、农林与生物资源、服务业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工作。(责任单位:州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
(十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大力推进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强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和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推进废物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回收、市场汇聚、再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循环系统。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继续组织实施好资源综合利用五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我州列入行动计划的6户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责任单位:州经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林业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
(十九)抓好工业用水节约利用。“十一五”期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加强对工业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的指导检查,建立重点耗水企业节水情况报告制度。抓好高耗水企业节水示范,重点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项目,矿井水利用和企业中水回用等废水资源化项目,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建设和节水器具推广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州水利局、经委、发改委、环保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镇)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城市(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发电,加强垃圾发电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全州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州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林业局、卫生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继续以工业企业为重点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在环海流域内的工业企业要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州1/3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多层次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组织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落实清洁生产审核方案,试行清洁生产标识管理。开展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活动。(责任单位:州经委、环保局、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
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二)加快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时,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在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发改委、经委、财政局、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环保局、各县市人民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