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鼓励社会资金向重大项目和重点片区集中,“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石林、环滇池旅游区、阳宗海、世博新区、安宁温泉和轿子雪山等六个世界级旅游精品项目。其中,紧紧围绕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阳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安宁温泉旅游度假区,大力开发高品质休闲度假康体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丰富产品类型,完善配套服务,促进石林从单一观光型景区向观光、度假、康体复合型景区转变。以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世博新区转型升级。统一规划和开发,解决交通和服务设施瓶颈制约,将轿子雪山打造成生态观光旅游精品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积极打造环城旅游休闲带。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进昆明乡村养生旅游实验区开发建设。到2010年,将安宁螳螂川打造成我省首家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区,将盘龙区双龙乡和富民县永定镇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基地。高水平开发都市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到2010年,集中力量打造2-3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推出1-2台市场认可度高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打造1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初步打造主城中央游憩区和专业旅游街区品牌。
3.建设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体系。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在主城区和主要旅游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住宿、会议、餐饮、购物和娱乐设施。到“十一五”末期,建成10家以上专业商务酒店和5家以上专业度假酒店,建成一批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和乡村酒店。主城中心区及4A级以上景区探索设立国际货币兑换网点。扶持发展2-3家国内知名餐饮连锁集团和2-3条美食餐饮街区,培育形成3-5个全国领先的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建成1-2个国内领先的主题游乐和现代娱乐项目。
4.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探索采取BT、BOT、BO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快速交通系统,突出抓好以昆明至轿子山高等级公路、西山旅游环线公路、北(大营)凤(龙湾)七(星)公路、宜(良)九(乡)高等级公路等为重点的环城旅游快速交通系统建设,并注重旅游公路沿线景观风貌的规划和建设。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工程,确保在游客集散地、旅游交通干道、游客服务中心和热点旅游景区每年扶持建设36座星级旅游厕所,确实改善昆明旅游环境质量。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标识系统,在昆明主城区设立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和主要旅游客源国文字旅游标识系统。市和县(市)区两级共同加快建立覆盖全市主要旅游区和旅游交通干道沿线的旅游标识体系,全方位推进昆明旅游标识国际化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