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物流国际、国家标准,推动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积极采用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加快制定和实施现代物流急需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4建设重点。
--以武汉为全省物流的核心枢纽,打造服务全省、融合国内国际物流的“中物在线”物流与采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区域物流和产业物流的全国性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武汉舵落口物流园﹑武汉航空物流园﹑阳逻物流园﹑郑店物流园﹑常福物流园和“丹水池-后湖”物流中心﹑汉西物流中心﹑青山(阳逻)物流中心﹑白沙洲物流中心﹑关山物流中心、武汉保税物流中心、沌口物流中心。
--以宜昌和襄樊为全省物流的中心枢纽,建设服务鄂西、联通武汉的物流枢纽,涵盖区域物流和产业物流的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宜昌伍家岗-猇亭物流园﹑宜昌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襄樊综合物流园﹑襄樊余家湖煤炭物流园和宜昌市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宜昌长江物流中心﹑襄樊汽车物流中心﹑襄樊航空货运物流中心。
--以黄石﹑鄂州﹑咸宁﹑黄冈为鄂东地区的重要物流结点,重点建设黄石下陆物流园﹑黄石宏升物流中心﹑鄂州葛店物流园、鄂州樊口物流中心﹑咸宁综合物流园、黄冈长信鄂东物流中心;以荆州和荆门为鄂西南重要物流结点,重点建设荆州港口物流园﹑荆州农产品物流中心﹑荆门石化物流园﹑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孝感、十堰﹑随州为鄂西北重要物流结点,重点建设孝感建材物流中心、十堰综合物流园﹑十堰堰中农产品配送中心、十堰汽配城广场物流中心﹑随州汽车钢铁物流中心。
--其他大中城市及县城为一般物流结点,主要发展特色物流园,形成承接中心城市物流节(结)点,覆盖全省的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仙桃综合物流中心﹑潜江现代物流中心﹑天门综合物流中心以及以各县城所在地和中心镇为依托的物流中心。
(四)信息服务业。
1发展方向。以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促进信息服务业与所有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加快构建与我省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体系,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聚集区。
2主要目标。到2012年,力争全省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80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年均增长17%以上;主营业务年收入过10亿元的知名软件企业达到8家以上,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软件外包服务收入达到2亿美元,年均增长45%以上。
3主要任务。
--加强电信资源的整合和挖潜,拓展电信宽带业务,优化电信服务,着力开发增值服务新产品,不断提高电信增值业务的收入比例。积极扶持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数据库外包服务等新型业态,着力培育网络游戏、宽带影视娱乐、网络教育等数字内容产业。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
--大力发展应用系统软件,拓展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形成基础平台开发、数据生产、增值服务的空间信息技术产业链。加快发展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加密系统、计算机安全平台软件、网络安全套件、智能卡及读卡器、数字证书管理系统、安全支付系统等。立足于CAD、CAM、CAPP、PDM、ERP等优势产品,发展三维CAD、BPM、PLM、MES等新产品,拓展基于协同运用的制造业软件。
--积极承接软件技术外包,培养本土外包人才,提升本土企业外包服务能力,推进软件产业工程化、规模化。支持烽火科技、武汉开目、博彦、纬创、IBM外包服务中心、微软技术中心、方正国际、文思创意、地大信息、中地数码等企业发展,壮大武汉软件服务外包联盟,打造我国中部最大软件外包基地。
--依托现有通信终端制造、空间信息等产业基础,以行业用户为突破口,依托武汉邮科院、武汉热线、友人网、亿房网等企业,重点发展3G无线定位、移动娱乐、视讯内容、数字内容提供等基于网络和通讯的增值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