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荆-襄-随生态文化旅游板块。重点挖掘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文化内涵,创新展示形式和手段,突出平原农耕文明特色,打造文化精品,使之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精髓的平原旅游经济区域。
4清江土家生态文化旅游板块。以清江为主线,依托恩施州和长阳、五峰县,突出巴土民俗文化特色,发挥土苗民族风情和清江山水画廊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生态观光及旅游产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区,使其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结合全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旅游、文化、房地产、中介等8大行业实施重点突破。围绕扩大就业和消费升级新形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保健休闲、健身娱乐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促进全省服务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金融服务业。
1发展方向。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着力构建具有较强融资和国际结算能力,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网络化的区域性金融体系,重点完善各类金融市场要素体系,引导和支持在武汉新设和迁入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金融机构聚集区,强化武汉金融产业集中度。
2主要目标。到2012年,力争金融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明显扩大,力争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50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总额达到1000亿元;产权交易市场(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基本确立武汉在中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
3主要任务。
--加快金融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汉口银行改革,支持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支持武汉市农村信用联社组建统一法人机构,并向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加快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改革重组,发挥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快建设武汉区域性票据市场,大力发展银行间的票据业务。
--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来汉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争取商业银行总行在汉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城市圈内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争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三板市场试点和开设非上市公司股票柜台交易试点,积极推动期货交易所在我省增设生猪、稻米等农副产品期货品种的现货交割库。争取将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列为全国国有产权交易的综合性市场。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积极促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吸引上市公司在武汉设立总部,做大做实总部经济。
--积极发展保险市场。引进保险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保险经纪、公估、代理公司等中介主体在汉设立机构,吸引保险资金加大对武汉和湖北的投入。
--推进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加快城市圈内城市实行资金同城清算,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异地贷款,推广商业承兑汇票。重点推进城市圈的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和金融信息服务“四个一体化”。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推动信用工程建设,打造“信用湖北”,重点抓好企业信用信息和企业信用担保两大平台建设。
4建设重点。
以武汉为中心,重点建设汉口建设大道金融产业聚集区和武昌中南路金融总部聚集区,将武汉打造成华中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一是以王家墩中心商务区建设为重点,加快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促进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产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集聚,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金融产业聚集区;二是以洪山广场周边金融总部区建设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完善金融业务的商务及生活设施,配套各类金融后台业务服务,积极吸引基金公司和金融总部及分支机构落户,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金融总部聚集区;三是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将其后援服务中心、后台业务聚集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