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百亿企业”:到2010年,培育年销售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到2012年,培育年销售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
3.实现“总量倍增”:到2010年,实现销售1450亿元,比2007年增加1倍,年均增长26%;到2012年,实现销售2200亿元,比2007年增加2倍,年均增长24.9%。
四、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以提升镇江市装备制造业集约化、自主化、协调化、国际化发展水平为目标,着力打造五大制造基地:
(一)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1.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销售50亿元;到2012年,实现销售250亿元。
2.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重型成套产品、核电产品,石化装备、炼油设备、加氢容器锻件、大型海洋设备、海水净化设备、船机、风力发电设备,500MW-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及其配套产品。
3.产业布局:建设镇江市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园,即在丹徒经济开发区内,东至马步桥港,南至沪宁铁路,西至高资河,北至长江,规划3000亩用地和长江岸线800米、内河岸线800米,建设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园。预留4000亩左右配套产业园用地,用于重型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相关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区发展。
(二)船舶及配套业制造基地
1.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销售50亿元;到2012年,实现销售80亿元。
2.发展方向:大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和数字化造船技术,鼓励发展高技术、高性能、特种船舶和1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船舶设计及制造;万吨级及以上客船、客滚船、滚装船、客箱船、火车渡船制造;5000立方米及以上液化石油气()及以上集装箱船制造;船用动力系统特别是船用柴油机及发电机组、船用螺旋桨、电站、特辅机制造;大型远洋渔船及海上钻井船、钻采平台、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等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船舶控制与自动化、通讯导航、甲板机械、救生设备及装置、系泊链、船用锚链、仪器仪表等船用设备制造;内河航运及船型标准化;船舶维修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等。
3.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重点建设“一带三区”,即龙门港及高资港区、新民洲区域、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夹江)船舶产业带。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域:积极推动镇江船厂、胜华船厂、蓝波船厂的发展,引进新的船舶产业项目,重点建设江苏省镇江高新技术船舶及配套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