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保生产要素到位。组织市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服务“千百亿工程”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明确政策落实责任部门,实行专题协调和限时督办制度,确保“五个优先”(即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建设配套设施,优先安排生产要素,优先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改造,优先争取省以上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扶持资金)等政策落实到位,对重点企业的煤、电、油、运、气、水、地等关键要素制定并严格执行保供计划。
2.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现代化、规模化、入区发展、有利于产业链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引进化工生产项目,全力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一是建立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形成一个企业(项目)、一人负责、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指导推进大项目建设和大企业培育工作,确保建设进度序时完成。二是严抓项目进度考核,抓住“项目”牛鼻子,强化条块协调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月通报、季考核,紧抓序时进度,奖励更快更优。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建立通报考核、专题协调等制度和开展现场督办、项目观摩、“争先晋位”评比等活动,重点推进中钛科技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索普集团以醋酸为核心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建设、丹化集团20万吨醋酐和100万吨乙二醇等一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三大板块,促进优势产品扩大规模、产业链条扩张延伸、新建项目尽快实现产出。
3.加快化工集中区建设。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镇江市在丹徒高资、丹阳、镇江新区设立化工集中区(不含索普化工基地),其他辖市、区均不再设立化工集中区。在镇江市统筹基础上,以化工集中区为主体编制发展规划,就土地的高效利用进行科学论证,既要整合存量、发展增量,又要充分利用区位综合优势,进一步明确集中区内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发展思路、项目和基础设施布局思路、产业定位和招商计划。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居民拆迁和管网、消防、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为项目引进提供载体,以加速企业退城进区或异地搬迁。三是严格招商选资。注重生态环保,精心筛选、科学论证招商项目,紧盯大企业集团实行定向和定位招商,通过增量引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4.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严格监管。加强行业监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安全生产要求,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生产企业实行铁腕执法,力求尽快关闭到位;对规模偏小、装备简陋、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改造能力差的企业加强监测力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搬迁、转产。二是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通过项目对接、合作洽谈、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产研对接,鼓励具备再投资能力的企业转产环保型、高附加值的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生产。三是鼓励创新。适应绿色化工业技术密集的特点,把推进技术创新作为实施产业素质提升工程的关键之举。依托重点企业,组织开展联合设计、制造,建立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列入镇江市规模培育的重点企业都要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工艺装备,支持企业实施产品升级工程和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5.强化化工行业管理。一是打造生态产业。按照生态市建设要求,认真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切实抓好污染减排,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丹阳市、句容市要严格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二是打造集约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实现清洁发展和节约发展。三是打造安全产业。认真实施《
安全生产法》、《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和评估,督促企业重视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