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门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
2、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专项资金(基金)管理使用情况;
4、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
5、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情况;
6、领导干部遵守廉政纪律规定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1、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
2、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专项基金管理使用情况;
4、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
5、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情况;
6、领导干部遵守廉政纪律规定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情况。
(四)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1、企业财务收支情况;
2、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
4、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情况;
5、经济发展后劲情况;
6、领导人员遵守廉政纪律规定的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情况。
第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一)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以审计查证和取得的可靠数据与经济责任目标(计划)、审计评价指标、行业标准等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
第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式
(一)审计结果评价方式
1、财政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3个方面作出评价。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严重失实4个等次。合法性评价分为合法、基本合法、有违法行为、有严重违法行为4个等次。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
2、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2个方面作出评价。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3个等次。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3个等次。
3、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
4、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情况,从健全性和有效性2个方面作出评价。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3个等次。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3个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