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结果评价方式
1、财政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3个方面作出评价。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严重失实4个等次。合法性评价分为合法、基本合法、有违法行为、有严重违法行为4个等次。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
2、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2个方面作出评价。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3个等次。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3个等次。
3、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
4、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情况,从健全性和有效性2个方面作出评价。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3个等次。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3个等次。
5、贯彻执行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情况,从合法性方面作出评价。合法性评价分为合法、基本合法、不合法3个等次。
6、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
7、企业资产质量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状况的评价分为优、良、中、低、差5个等次。
8、企业发展后劲情况的评价分为发展后劲强、发展后劲较强、发展后劲不足和发展后劲严重不足4个等次。
9、遵守廉政纪律规定情况,按审计范围依据客观事实表述,是否发现领导干部有违反廉政纪律规定的情况。
(二)综合评价方式
在对审计结果单项评价进行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
第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参照指标
(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1、区域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增长、人均GDP及增长;
(2)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3)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
(4)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电耗;
(6)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
2、重要经济指标
(1)规定性指标,如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考核任务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