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各县区要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实际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2008--2015年的高中教育、初级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布局调整规划。在制定规划中,既考虑当前实际,又着眼未来发展;既考虑布局结构的科学合理,又要把学校布局调整同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危房改造、薄弱学校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平稳过渡,逐步到位。
(三)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县区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发展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加大对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经费投入力度。发改、财政和教育等部门要协调配合,特别要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机遇,力争使我市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上投资计划,为布局结构调整提供资金保障。在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各县区也要加大投入,整合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布局结构调整学校建设。校舍建设长效机制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转移支付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等各类教育项目投资,要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按照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制定的《武威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实施。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坚持学校后勤服务设施社会化建设,借助社会力量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服务。要加强撤并学校的财产管理,严格校产清理、交接手续。对撤并学校的校产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置换,用于布局调整项目建设。也可用于兴办幼儿园、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培训基地、敬老院等民生公益事业,确保学校调整过程中校产不流失,继续发挥作用。要妥善处理好乡与乡联办初中、村与村联办小学的债权债务关系,使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与受益相一致。
(四)广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面广量大,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矛盾、阻力和困难。要充分认识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广泛宣传发动,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基本目标和政策措施,使基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理解、支持、参与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工作,上下步调一致,顺利推进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工作。
(五)加强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在实施布局结构调整中,要切实加强对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对撤并学校的校长、教师要统筹考虑,统一调配,妥善安排。要加强师生安全管理,高度关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师生思想情绪波动,正确引导,及时释疑,防止不稳定和混乱现象发生。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坚持科学合理规划,避免新的布局失衡,力戒新的资源浪费,决不允许因结构布局调整造成新的学生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要严格审批制度,对新设立的学校、幼儿园要严格审批手续,逐级上报审批。从现在开始,对新上项目和各类教育投资,要严格按布局调整方案审批,不得搞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充分发挥好各类建设资金作用,保障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