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加快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步伐,使学校布局更加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加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更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有利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加有利于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原则: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原则;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方便入学与相对集中原则;注重实效与群众认可原则;加大力度与积极稳妥原则;优化资源与提高效益原则。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总体目标:从2008到2015年,全市计划撤并各类学校600所左右,使现有中小学由1351所减少到750所左右,全市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化,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事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实现普通高中向县城集中的目标。除暂保留武威七中和古浪三中的高中外,其它农村普通高中一律向县城集中,将现有30所普通高中合并为规模较大的17所普通高中。
--实现职业学校向县城集中的目标。市上重点办好武威职业学院,逐步分离中等职业教育。一个县区重点办好1所规模较大的职教中心。组建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职业学院为龙头,县区职教中心为骨干,以民办职校和农村初中附设职教班为补充的职教体系。
--实现初中向城区或乡镇集中的目标。一个乡镇重点办好1所或联片办好1所寄宿制初中,将现有127所初中撤并为90所。
--实现中心小学向乡镇集中和联村办初小的目标。一个乡镇办好1所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也可建为寄宿制学校),联村办好1所初小,将现有1183所小学撤并为630所左右。
--实现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目标。2012年前,天祝县、古浪县、民勤县各新建1所特教学校,使全市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人人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二)实施步骤:各县区要在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2010年前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任务;2012年前完成初中布局调整任务,同时完成特教学校建设任务;2014年前完成完全小学和初小的布局调整任务;2015年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布局调整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区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组织制定规划,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确保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健康有序进行。市教育局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发改、建设、财政、土地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