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南宁市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府办〔2008〕2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08年南宁市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2008年南宁市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的2008年推广任务,将南宁市打造为全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先进城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能优先,以高效、节电、环保、安全为核心,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依法管理为保障,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加强宣传,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提高南宁市照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现实意义
照明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既节电、又省钱,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直观,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可,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快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内容。南宁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举办地,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有利于改善城市景观,有利于全民节能减排,有利于创建全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先进示范市,对把南宁打造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核心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下达中央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第一批)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1127号),明确2008年广西的推广任务为260万只,其中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俗称节能灯)200万只,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60万只。鉴于今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 26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任务全部由南宁市承担。
三、南宁市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承担供货企业
根据要求,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应由发改委和财政部实行全国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中标企业、产品规格型号、协议供货价格和地区。江西贵雅照明有限公司和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均为全国统一招标中标企业。南宁市推广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200万只由江西贵雅照明有限公司负责承担;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60万只由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负责承担。
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重点领域
(一)自镇流荧光灯
自镇流荧光灯和普通荧光灯的原理相同,区别在于自镇流荧光灯将荧光灯管和镇流器接驳在一起。自镇流荧光灯有多种型号和尺寸,在普通白炽灯可以应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自镇流荧光灯。本次主要推广11W和20W,11W可代替白炽灯60W,20W可更换白炽灯100W。根据该产品使用特性,我市自镇流荧光灯重点推广领域主要为城乡居民用户。
(二)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
目前,荧光灯的内壁荧光涂层主要有两种:标准荧光涂层和三基色涂层。三基色涂层比标准荧光涂层更为节能,本年主要推广T8和T5型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型有18W和36W,T5型有14W和28W。针对双端直管荧光灯的特点,我市推广的重点领域主要有:
1.公用设施照明系统改造
以学校、医院、宾馆等单位为重点,开展公用设施照明系统的改造,预计安装35万只。目前这些单位在用的照明光源多种多样,包括白炽灯、高压钠灯、汞灯、卤灯及其他气体放电灯等,数量较多,绝大多数是低效照明产品,节能潜力大,这些单位的照明改造要根据使用特点和要求进行合适的改造,比如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室照明标准,采用科学配光设计的高效高频电子镇流器灯具,既保证教室获得足够的照度,又保证照明的均匀性,缓解用眼疲劳,保护学生眼睛视力健康。宾馆酒店等场所的公用照明和长明灯采用节能灯。
2.办公楼照明系统改造
对全市范围内302栋总建筑面积为597万平方米的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面的照明系统改造,预计安装18万只。办公照明用光源如条件许可直接使用T5型三基色荧光灯管,尚不具备使用T5光源的,利用T8型三基色荧光灯管代替原用低效照明产品。
3.工厂照明系统改造
目前南宁市共有工业企业3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2家,绝大部分工厂还在大量使用汞灯、白炽灯及日光灯等光源,只有不到10%的光源在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工厂的办公照明系统改造和生产照明系统改造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低效光源的类型,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照明节电产品,推广应用节能电光源。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光源合理配套使用,在满足照明要求的情况下,有效节约照明用电,减少生产成本。在推广的过程中,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兼顾其它。重点在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生产车间和办公楼推广使用,预计安装7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