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棉花市场、质量的监督检查频次,搞好专项监督检查。严把棉花市场主体准入关,打击无照经营,查处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保护合法经营,切实维护好正常的棉花市场秩序。加强对“掺杂使假”、使用“两小一土”加工棉花等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把“异性纤维”、“混等混级”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严格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复查。督促棉花加工企业落实各项质量标准,引导并扶持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管。认真实施棉花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开展加工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典型案件在媒体曝光。
三、加快质检改革
我省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任务繁重,2010年9月份后将有800多家企业需要淘汰,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国家的既定目标如期实现。一是严格棉花加工业规划布局管理。根据近几年各地棉花种植区域的变化情况,适时合理调整我省棉花加工业规划布局,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剔除占用指标不改造或已破产、转产企业。二是加快更新改造步伐。督促列入2008年计划未完成改造企业加快改造,对列入2009年度改造规划企业加强调度,帮助企业协调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加快石家庄等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建设,满足公证检验需要。加强宣传,改进配套服务,引导加工企业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公证检验,切实提高棉花送检率。引导纺织企业采购使用经仪器化检验的大包棉花。四是及早动手,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新旧体制平稳过渡。鼓励引导现有200吨打包机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参与改造,按新体制继续运营;鼓励已完成设备更新改造的企业对老棉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使其变成改造企业收购网点;引导淘汰企业,做好土地文章,招商引资,转营其他产业;积极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小包棉及其加工企业在过渡期后退出市场的机制和实施办法,使小包棉棉花企业顺利退出市场。五是强化危机意识,鼓励省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棉花企业与大型棉花企业特别是“中”字头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鼓励优势棉花企业利用河北棉花天然品质高的优势,创建冀棉品牌,提高河北棉花市场竞争力。
四、稳定棉花面积
农业部门要继续抓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落实。积极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优势区域规划实施,大力推广杂交抗虫棉,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单产。积极推广棉花间作套种,搞好棉花前茬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保障棉农生产积极性,千方百计稳定植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