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稳步推进在线互动交流。要按照“严格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领导信箱、监督信箱、举报信箱、论坛、在线访谈、网上咨询等互动栏目建设,不断丰富与人民群众的在线交流形式。围绕政府重要决策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注重留言版、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等栏目建设,及时分析汇总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建立网上互动应用的“接收-处理-反馈”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和答复网上投诉、咨询、意见及建议。
(四)不断改进政府网站展示形式。政府网站页面设计要科学布局、重点突出,整体结构有序、清晰、简洁,力求庄重严肃,体现自身特色。各层级页面布局和风格应统一,内容分类合理,符合阅读习惯。层级深度应遵循“三次点击”原则,便于用户快捷查找所需信息。政府网站应尽量支持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支持多种分辨率以及纯文字浏览方式,方便用户浏览网站。首页位置应标注本级网站合法名称,包括网站名称、域名、版权声明、联系方式等。
四、不断提高技术及安全保障水平
(一)提升技术保障水平。各级政府网站要根据运行维护和内容建设需要,加强网络技术平台和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功能性软件研发和引进,保证政府网站先进性、可用性、兼容性、安全性、扩展性、标准性和内容合法性的要求。要根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逐步实现市政府主网站和子网站之间网络技术平台对接和业务应用系统兼容。
(二)增强网站安全意识。各级各部门要根据《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3号)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并依据《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和《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令第3号),加强网上互动内容的监管,做好日常巡检和随时监测,确保信息安全。要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完善政府网站安全基础设施,制订完备的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对网络攻击、页面篡改、病毒入侵、系统故障等风险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网站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