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加强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2009年实现单一口径的工资总额管理向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的转变。改革工资总量调控办法,实现由计划管理、挂钩管理向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规范的效益决定工资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工资合理增长。2009年全面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规范企业统筹外费用。探索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根据业绩决定薪酬及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对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实施分类管理,完善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薪酬体系。2008年,修订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办法,树立以贡献大小确定薪酬的导向;制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下放试点企业经理层人员薪酬管理权限;制定专职企业监事薪酬管理规定,建立监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职位消费管理, 2009年出台职位消费管理指导意见。探索中长期激励办法,对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制定股权激励的办法。探索建立非上市公司长期激励制度。
七、创新企业党建和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反腐倡廉建设
2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突出抓好理论武装。继续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选准着力点,突出企业特色,积极营造“讲责任、重创新、促和谐”的文化氛围。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把企业广大党员和各类优秀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坚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结合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4.以“四好”为目标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突出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三大重点,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积极探索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的有效途径。建立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2008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并选拔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形成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强化政策和措施,为优秀年轻经营管理人员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市场认可、出资人认可、职工群众认可相统一的企业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