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整治的重点
(一)农村道路、山区和景区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二)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
(三)无牌无证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上路行驶。
(四)农村校车、城乡客运车辆超员,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
(五)驾驶报废及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校车、客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上路行驶。
(六)马路市场的清理整顿。
五、工作措施
(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坚持宣传教育先导、宣传教育治本的原则,围绕 “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 的主题,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车主、驾驶人、农村中小学生以及集中出行的农民群众为重点对象,以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
1 .各县(区)要制定宣传方案,组织宣传队伍,动员乡(镇)、村委干部参加宣传工作。要深入乡(镇)、村庄、学校,通过图片展、发宣传资料、播放教育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及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法规通行意识。
2 .在农村广为张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并在市、县级电视台滚动播出通告内容。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专项行动,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开违法车、不坐违法车。
3 .在农村加油站,县、乡(镇)、村主要路口增设 “ 严禁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 ” 、 “ 拒绝乘坐交通安全隐患车辆 ” 等宣传警示标语。
4 .在新闻媒体和主要道路两旁、农用车车体上公布违法载人有奖举报电话,发动群众举报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行为。
5 .公安部门要把近年来涉及农用车违法载人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及事故原因加以分析、整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制作宣传资料,会同农机部门、乡(镇)政府,利用驾驶员警示教育基地,对农用车、拖拉机驾驶人面对面地进行一次安全宣传教育,并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
6 .教育部门要在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一次 “ 拒乘农用车、拖拉机 ” 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剖析事故案例,教育广大师生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通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