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对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对政府开发的公安协警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以及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对以上岗位的从业人员,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补贴和岗位工资补贴。其中,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区(以下简称市内四区)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工资,从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按照每人每月不超过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余部分由岗位开发单位负担,区财政可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市内四区社区公益性岗位数量,由市劳动保障局根据辖区居民户数和从业人员工作任务量确定,并分解到各区。另外,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办理商业综合保险的,所需费用由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和被保险人各负担50%。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另行制定。3.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定额补贴,补贴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额的2/3。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上述社会保险和岗位工资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对家庭生活困难、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可适当延长补贴期限。
(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1.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境外就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以上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其中,市内四区从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其中,对2008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利率,经办银行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对2007年底前核准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仍按原政策执行。小额担保贷款机构可按贷款本金的3%收取担保费,费用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100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可由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2.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小额贷款担保管理模式,加强信用社区建设,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对符合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要简化手续、加快审批、及时发放。各级财政要支持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奖励机制,对到期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5%以上的,按当年贷款回收额2-3%对贷款回收单位给予奖励。具体政策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抵(质)押标准,创业人员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均可作为抵(质)押品。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