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行政村及自然村垃圾处理及环境保洁队伍。行政村委会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在行政村或自然村,按照每30~50户农户一名环境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建立村庄垃圾清扫和环境保洁员队伍。保洁员工资待遇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
2、添置和建设村庄环境保洁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自然村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个垃圾箱,设立2-3个垃圾池,配备垃圾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偏远和不能将垃圾集中运至乡镇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的村庄,要就地就近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
3、建立健全村庄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制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民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垃圾简易分类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环境卫生保洁督查考评制度等,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洁有章可循。
4、实行日常性的村庄环境保洁及垃圾无害化处理。今年先行抓好2008年629个新农村试点村和2006、2007年部分沿交通干线的试点自然村垃圾处理试点建设。采取符合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的方式,教育引导村民群众对垃圾进行及时清扫,并将农村生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建筑垃圾及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作原料,无机垃圾倒入垃圾箱或垃圾池,危险废物统一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处理。由村庄保洁员每天到垃圾箱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场所每周打扫2-3次,垃圾池垃圾每周清运1-2次,实行村庄就近就地填埋和喷药消毒无害化处理,或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到乡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三、运作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的重要工程,针对我市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可分别采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乡镇填埋、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区统一填埋等方式进行。乡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经过规划、水利、卫生等部门参与,选择在村庄夏季风的下风向和不污染饮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栖点800米以外,库容考虑10年左右,按照无害化设施要求建设。
1、城市近郊的村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采取户集、村收、乡镇统一运输至市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
2、主要交通沿线及城镇集镇周边的农村,应充分发挥城镇垃圾填埋场或处理点的功能作用,采取镇村联动的方式,统一清理运送到乡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