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制度》的通知
(成办发〔2008〕80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制度》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制度
为准确掌握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水平,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制定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制度。
一、统计范围
承担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本市各级政府、县级以上政府各部门以及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组织。
二、起报单位
市政府起报单位为各区(市)县政府、列入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目录的市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组织(见附件1)。
各区(市)县政府起报单位为乡(镇)政府、列入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目录的所属部门以及其他组织。
各区(市)县政府应将起报单位数据汇总后报市政府。实施垂直管理的部门数据列入所在区(市)县汇总范围。
三、责任分工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的组织管理,具体承担制定规范、解释指标、检查协调、组织培训等工作。各区(市)县政府负责所属乡(镇)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组织的统计管理,具体承担确定名单、布置任务、收集并报送数据等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负责做好本单位统计,具体承担数据收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市政府部门同时负责对下级部门的相关业务指导工作。
四、上报要求
(一)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告周期为季报,具体统计指标分季度和半年两类。各区(市)县政府起报单位和市政府起报单位,应按照《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指标目录表》(见附件2)确定的统计指标报告期别,分别在下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和10日前,向所属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报送上季度《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表》(见附件3)。
(二)《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表》应通过机要交换渠道或专人递送方式报送,并在信封上注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市政府办公厅收文单位为政府信息公开处。
五、其他说明
(一)政府信息按条计算。如为文件形式,一份文件记为一条信息,部分内容公开的文件也记为一条信息;如为报告形式,一份报告记为一条信息;一条信息以多种形式公开的,不重复计算。
(二)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以信息发布机构为统计主体,联合发布的政府信息以各联合发布机构为统计主体。
(三)所有数据均按“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如果没有数据或未到报告期别,则留空不填写。
附件1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起报单位名单
一、区(市)县
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双流县、郫县、新津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
二、市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
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局、市机关事务局、市信息办、市政府外办、市政府侨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规服办、市物价局、市粮食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人防办、市安监办、市投促委、市贸促会、市残联、市防震减灾局、市档案局、市地志办、市移民办、成都公积金中心、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
附件2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指标目录表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报告期别
|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数
| 个
| 01
| 半年
|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02
| 半年
|
其中:1.专职人员
| 人
| 03
| 半年
|
2.兼职人员
| 人
| 04
| 半年
|
政府信息公开经费支出数
| 万元
| 05
| 半年
|
其中:1.设施设备
| 万元
| 06
| 半年
|
2.资料印刷
| 万元
| 07
| 半年
|
3.业务培训
| 万元
| 08
| 半年
|
4.其他
| 万元
| 09
| 半年
|
主动公开信息数
| 条
| 10
| 季度
|
其中:1.政府公报(政报)
| 期/册/条
| 11
| 季度
|
2.新闻发布
| 次/条
| 12
| 季度
|
3.新闻媒体
| 条
| 13
| 季度
|
4.单位网站(不含管理系统)
| 条
| 14
| 季度
|
5.公开栏(屏)
| 个/条
| 15
| 季度
|
6.公开资料
| 种/条
| 16
| 季度
|
7.其他
| 条
| 17
| 季度
|
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
| 件
| 18
| 季度
|
其中:1.管理系统
| 件
| 19
| 季度
|
2.其他渠道
| 件
| 20
| 季度
|
其中:1.有效申请
| 件
| 21
| 季度
|
2.无效申请
| 件
| 22
| 季度
|
其中:1.无申请内容
| 件
| 23
| 季度
|
2.申请人不提供身份信息
| 件
| 24
| 季度
|
3.同一事项重复提交
| 件
| 25
| 季度
|
4.非信息公开事项
| 件
| 26
| 季度
|
5.其他
| 件
| 27
| 季度
|
正式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
| 件
| 28
| 季度
|
其中:1.在办
| 件
| 29
| 季度
|
其中:1.未超时
| 件
| 30
| 季度
|
2.超时
| 件
| 31
| 季度
|
2.办结
| 件
| 32
| 季度
|
其中:1.未超时
| 件
| 33
| 季度
|
2.超时
| 件
| 34
| 季度
|
其中:1.同意提供
| 件/条
| 35
| 季度
|
2.拒绝提供
| 件
| 36
| 季度
|
其中:1.信息不存在
| 件
| 37
| 季度
|
2.信息涉密
| 件
| 38
| 季度
|
3.信息描述不清
| 件
| 39
| 季度
|
4.超出合理需要
| 件
| 40
| 季度
|
5.第三方不同意
| 件
| 41
| 季度
|
6.其他
| 件
| 42
| 季度
|
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数
| 个
| 43
| 季度
|
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汇总信息数(不含管理系统)
| 条
| 44
| 季度
|
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受理查询数
| 人次
| 45
| 季度
|
政府信息咨询数
| 人次
| 46
| 季度
|
其中:1.公开电话
| 人次
| 47
| 季度
|
2.服务窗口
| 人次
| 48
| 季度
|
3.网络信箱(论坛)
| 人次
| 49
| 季度
|
4.其他
| 人次
| 50
| 季度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见申述数
| 件
| 51
| 季度
|
其中:1.在办
| 件
| 52
| 季度
|
2.办结
| 件
| 53
| 季度
|
其中:1.情况属实并予纠正
| 件
| 54
| 季度
|
2.情况属实但不需纠正
| 件
| 55
| 季度
|
3.情况不属实
| 件
| 56
| 季度
|
追究政府信息公开过失责任数
| 件
| 57
| 季度
|
其中:1.责令整改
| 件
| 58
| 季度
|
2.通报批评
| 件
| 59
| 季度
|
3.行政处分
| 件/人
| 60
| 季度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行政复议数
| 件
| 61
| 季度
|
其中:1.在办
| 件
| 62
| 季度
|
2.办结
| 件
| 63
| 季度
|
其中:1.维持原行政决定
| 件
| 64
| 季度
|
2.纠正原行政决定
| 件
| 65
| 季度
|
收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行政诉讼数
| 件
| 66
| 季度
|
根据核准标准收取政府信息公开费用数
| 次/元
| 67
| 季度
|
根据申请减免政府信息公开费用数
| 次/元
| 68
| 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