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关于三峡库区湖北段水污染防治问题
经过几年来方方面面的努力,三峡库区湖北段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艰难;二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设计规模和实际需求不匹配;三是三峡库区水面清漂任务艰巨;四是船舶污染应急能力亟待提高;五是船舶生活污水防治压力大。建议:(1)尽快建立库区湖北省环保治理项目运行保障机制。我省有关部门应向国家发改委提出设立库区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在三峡电厂发电收益中提取一定费用用于补贴库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的维护,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2)加快实施库区湖北省水污染防治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扩大原规划范围,同时对规划中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的布局和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加快建设。(3)逐步建立库区湖北省水面清漂长效机制。由环保部门牵头,地方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规划建设专门的清漂码头,配备专业的清漂设施,落实清漂工作专项资金。(4)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加强库区船舶防污监管。地方船检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船舶防污设备配备标准,同时,地方政府应对三峡库区船舶的油污水、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实行补助,对低于标准的船舶应淘汰或技改,并从资金上给予支持。(5)加大库区湖北省船舶防污投入,建设三大工程,完善两大体系。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库区船舶污染物接收工程、化学品船舶清洗舱基地工程、库区流动源监测工程,完善日常执法监管体系、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6)加强支流水域治理和网箱养鱼管理。
十二、关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
我省民族地区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高特色农业效益,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特色工业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特色旅游品位,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收入的稳步增长。但是,特色产业发展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制约。建议:(1)进一步提高支持恩施州发展特色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在规划、财政、税收、金融、项目、科技、人才、交通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恩施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进一步加大对恩施州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出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政策,加强特色农业板块基地规划,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奖励基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进一步加大对恩施州特色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将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资金、技改专项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恩施州工业发展;加强恩施州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对接,扶持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支持恩施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技术培训,建立民族地区人才奖励基金,对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4)进一步加大对恩施州公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恩施州南部四县交通“瓶颈”问题,并积极争取铁道部早日动工兴建安张常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