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4.文化产业。立足底蕴丰厚的齐鲁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当代文化生产、服务、传播、消费的新形式、新特点,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培育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带动,加快形成文化创造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提高凝聚力的发展新局面,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新闻出版,以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广电总台等为载体,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影视剧制作,以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为方向,加强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建成国内重要的影视剧制作基地。印刷发行,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培植一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企业,建设大型发行集团,完善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建设全国重要的印刷复制产业基地。演艺,加强山东特色和精品剧(节)目创作,打造一批演艺品牌,加快发展演艺经纪业。动漫,加强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游戏、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动漫新品种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鼓励生产制作与动漫形象相关的衍生产品,延长动漫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工艺美术,着重围绕“五个一批”即发展一批支柱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壮大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产业集聚、重点突出、品牌引领、特色鲜明、人才辈出的工艺美术产业新发展格局。创意产业,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创业发展,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体育产业,积极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规范发展股份制体育俱乐部,培育一批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以奥运会和全运会为契机,把济南、青岛、烟台建成能承办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国际单项体育比赛的重要城市和全省体育产业龙头。

  5.软件业。以软件技术产业化、软件企业规模化为方向,强化核心技术创新,加快开发基础软件,重点发展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和应用软件,着力推进软件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加快软件中间件产业化基地、软件加工出口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类、办公自动化类、医疗卫生类、金融财务类、商务管理类、网络游戏与动漫类、地理信息系统类软件,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充分发挥济南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努力将济南打造成中国软件名城,建成以齐鲁软件园为龙头,以青岛软件园、烟台东方软件园、威海软件园为基础,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大力推进系统集成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6.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完善核心政务信息系统及金关、金税、金卡、金保等金字号工程业务系统。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积极培育数字内容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中文信息内容供应商。加快发展电信服务业和广播电视服务业。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数字电视及网络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服务业。

  7.中介服务业。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证券发行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大力发展广告业。8.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调度,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强化枢纽衔接和集疏运配套,优化运输资源配置,促进运输一体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广智能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鼓励运输企业集团化、连锁化,加快发展货运代理、客货营销等运输中介服务。重点建设和完善国家公路主枢纽,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客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农村客运站点。加快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商贸流通和餐饮业。健全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培育壮大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发展专业特色市场,改造提升供销系统商品经营网络。突出方便、健康、安全、美食,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餐饮业。

  专栏8 服务业重点项目

  烟台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项目,济南润华汽车服务园项目,银座物流基地项目,中国鲁东物流中心项目,烟台国际物流园项目,桃村物流项目,泰山物流园区项目,齐鲁钢铁物流园项目,泰山商贸园区项目,莱芜鲁中商贸物流集散园项目,德州大型物流园区项目,烟台大南山景区项目,潍坊滨海水生态旅游发展区项目,威海华夏城项目,威海天鹅湖海滨旅游度假区项目,泰山文化科技旅游产业区项目,中信泰安旅游项目,沂源牛郎织女爱情园综合开发项目,莱芜雪野旅游区项目,德州“两湖”风景区旅游观光园项目,马颊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十一届全运会省建场馆项目,济南奥体中心项目,省博物馆新馆项目,省档案馆新馆项目,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山东中医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发挥青岛、潍坊、德州、聊城等作为全国重要粮棉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畜牧业基地的优势,加快推进装备机械化、组织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和生产标准化,以优质粮棉生产、健康养殖、绿色蔬菜、林果种植为重点,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1.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良种繁育推广、配方施肥与沃土、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粮食产业等五项工程,努力提高粮棉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优质粮棉、畜牧、蔬菜、林果优势产业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打造绿色农副产品品牌。重点发展一批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

  2.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粮棉、畜牧、蔬菜、林果等深加工系列,带动规模农户和基地发展。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购销大户领办、创办产业协会、技术协会、营销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外资向引进配套技术和管理经验延伸,提高农业对外开放层次。

  3.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围绕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系列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公害林果区和绿色蔬菜区建设。

  4.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引导机械技术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主要农产品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发展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5.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农业农村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农资直接补贴办法。完善土地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农业投入政策,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建设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加大对公益性技术推广的投入,推行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市场化运作。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和科技普及网络。

  专栏9 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济南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青岛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青岛市百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项目,长岛水产良种繁育中心项目,烟台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苗木开发项目,威海中心渔港工程,高青县优质牛肉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诸城外贸集团120万吨/年粮食加工物流配送基地及万头肉牛深加工项目,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莱芜)3万吨速冻蔬菜加工项目,德州市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聊城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莱芜姜蒜生产加工储运基地项目。

  选划10处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30处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25处人工渔礁区,建设龙口等16处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张家埠等15处国家一级渔港,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工程,建设沿黄(河)生态渔业区、滨湖涝洼地生态渔业区、沿滩涂生态渔业区等。

  (五)加快振兴海洋产业。密切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充分发挥区域区位、资源、科技的综合优势,突出港口建设、腹地开拓、结构调整、科技兴海和环境资源保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一是做强临港物流业。以港口为龙头,加强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密切港口和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口岸,充分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对外开放口岸的物流平台作用,着力构建海陆相联、空地一体的物流网络,努力把青岛、烟台、威海建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物流基地。二是做大临港工业。以海洋化工、船舶工业、钢铁、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度高和港口依赖性强的产业为重点,集中培植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三是突出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和水产新品种。开发推广海水淡化及直接利用技术,尽快扩大海水利用规模。四是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海洋渔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矿产,重点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和盐卤资源,推动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条件,开展外海勘探,积极开发公海共享资源。海洋能源,抓好风能、潮汐等海洋发电项目,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改善海岛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借鉴国际经验,在海滨旅游重点城市规划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海滨度假酒店集群,配套开发温泉、海水热疗项目,做活做大淡季旅游市场。搞好旅游设施建设和配套,大力发展休闲游、文化游、探险游、民俗风情游和生态游。六是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生态建设。依法加强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维护健康协调的海洋系统,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