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
(一)发展目标
以建设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完整、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为总目标,支持一批优势突出、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潜力较大、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主体,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品牌竞争力和良好国际市场前景的优势产品。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外贸出口80亿美元;培育1-3个30亿元以上企业,5-10个10亿元以上企业;建设3-4个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二)发展重点
无锡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能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
太阳能光伏产业以江阴市、滨湖区、惠山区和新区为重点,新区重点发展晶体硅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惠山区重点发展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江阴市与滨湖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产品。全市重点完善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 保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规模化生产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产品稳定性等主要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高转换率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尚德光伏产业园的载体建设,力争到2010年园区规模达到5000MW,产值600亿元。
风能装备制造业以江阴市、惠山区和新区为重点。江阴市重点发展风电控制系统、基座、法兰、塔筒、轴承等产业,积极引进远景科技等拥有风电整机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公司;惠山区重点发展控制系统、轮毂、叶片、基座、主轴承、塔杆等主要零部件,确保引进1-2家国际前十位风电整机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新区重点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2兆瓦以上风电整机企业。全市重点加快2MW上以发风电整机的研发;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外风电设备制造成熟技术,提高风能设备发电机、齿轮箱和叶片等关键技术国产化水平;加强风叶、电机、控制系统等重点核心技术的攻关,争取到2012年风机国产化率达到80%;加快无锡风电科技产业园、江阴风能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确保尽快形成产业集聚。
(三)阶段目标
一是到2008年年底,实现基地销售收入300亿元、外贸出口25亿美元,重点培育2-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初步完成建设方案设计和可行性规划。二是到2009年年底,实现基地销售收入550亿元、外贸出口40亿美元,加快推进基地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调试,争取1-2个发展成熟的公共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三是到2010年年底,实现基地销售收入1000亿元、外贸出口80亿美元,基地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部完成,进入成熟运作阶段,全面服务基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