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严把引进奶牛入口关。从区外新引进奶牛必须来自清净区,并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行报批报检、隔离观察,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进入我区。
3加强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要求,2008年12月底前,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和监督执法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到位”。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重点要稳定和强化苏木乡镇动物防疫体系。科学配置、选用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员,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和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八)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奶牛增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对养殖户的服务。通过推广奶牛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综合增产配套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奶畜结构,提高能繁母牛和高产奶牛比重,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和进步,走内涵式提高畜产品产量的路子。
(九)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体系
加快苜蓿等优质豆科牧草种植技术和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优质饲草料的有效供给,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搞好奶牛专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生产以及奶牛专用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配合饲料的入户率,积极推广全日粮混合饲喂(TMR)技术。
四、全面提升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
(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乳制品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规范乳制品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乳制品加工与原料乳生产协调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整合加工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水平。
(十一)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企业要配置必要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配备合格的检验人员,实行台账记录及档案管理,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入场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产品质量意识教育,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企业要努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要努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主动为奶农、消费者提供技术咨询、科普宣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