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实施要求。
通道绿化。通过对市域内的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村道路沿线进行绿化,提高沿线绿化水平和规模,基本形成支撑全市生态建设的“绿色骨架”,通道沿线真正成为连接城乡的绿色线、风景线、旅游线、致富线。
--铁路绿化带:铁路部门负责市域内铁路沿线两侧排水沟以内的绿化建设,落实铁路绿化建设种苗费和管护费。市域内铁路沿线两侧排水沟以外1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段,以栽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建成绿化带;绿化带建设及相关征地、拆迁等事宜,由沿线县区政府负责。
--高速公路绿化带: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负责市域内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内的绿化建设,落实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种苗费和管护费。市域内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2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段,以栽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建成绿化带;绿化带建设及相关征地、拆迁等事宜,由沿线县区政府负责。
--国省道、经济干线公路绿化带:在市域内国省道两侧各10米,经济干线公路两侧各3-5米范围内的宜林地段建设绿化带。临路1-2排应栽植胸径5厘米以上常绿乔木,由公路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临路景观行道树以后以栽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由沿线县区政府负责实施;相关检查督促工作由林业、公路部门负责。
--县乡村道绿化带:在市域内县乡道两侧各3-5米的范围、村道两侧1-2米范围内的宜林地段建设绿化带,以栽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县乡道绿化由沿线县区、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村道由沿线乡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实施;相关检查督促工作由林业、交通部门负责。
村庄绿化。将村庄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做到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按照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地栽树,见缝插绿原则,重点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交通干线沿线可视范围内村庄周围荒滩荒地、进村道路、房前屋后、四旁隙地等大力开展全覆盖绿化,每人植树不少于5株。围村防护林以栽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形成防护林带;进村道路两侧各栽种1排以上的速生树种,形成林荫带;房前屋后以栽种柑橘、柚子等适生经济树种和桂花等乡土绿化树种为主;坡耕旱地、水塘四周、田埂地头以及其它宜林地,以见缝插绿栽植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村庄绿化由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实施,相关检查督促工作由林业、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
城镇、工业园区绿化。充分发挥城镇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宜居的规划建绿理念,实施精品、特色战略,做足山水文章,从而构筑完善的公共绿化体系、园林景观体系和城镇生态体系。在巩固、提高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市区可绿化范围,县、镇政府驻地所在城镇内及周边可绿化部分,乡政府(场)驻地所在集镇内及周边可绿化部分,工业园区内及周边可绿化部分大力开展公园、景区、绿地广场建设和滨河、道路、社区、庭院等绿化,全面消灭城镇裸土。市区绿化由园林部门负责;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由建设部门负责;工业园区绿化由当地政府(管委会)负责。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