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施地点
养殖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县和青龙自治县、张家口的阳原县。同时,以张家口的阳原县、秦皇岛的昌黎县为中心,建立毛皮动物良种繁育中心;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中心,建立毛皮动物饲料配方研制和毛皮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研究基地;以阳原县为中心建立加工基地。
(二)传统特色产业
燕山山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对当地气候、自然条件有较强适应能力,而且农民有着丰富的种养经验,有些产业甚至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这些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品种和管理方式落后、产品初加工比例大、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迫切要求利用现代科技,加大品种更新换代的力度,改变传统的种养方式,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发系列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11. 肉牛奶牛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肉牛生产大省之一,2007年牛肉年产量57.7万吨,常年居全国第二位。燕山山区牛肉年产量16.3万吨,占全省28.2%,在我省肉牛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燕山区域内形成了承德挑战食品有限公司、平泉县瑞达肉牛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肉牛生产中还存在着优良专用品种缺乏、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出栏率和繁殖成活率低,肉质差等问题。提高燕山山区肉牛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对于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河北省牛奶年产量489.4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燕山山区年产鲜奶197.3万吨,占全省的40%左右,是我省牛奶的重要产区。燕山区域内奶业龙头企业有蒙牛乳业(唐山)有限责任公司、乐百氏(丰润)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涿鹿新澳牧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巨牛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三元迁安奶制品加工厂等,但整个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良种化程度差,单产较低,饲养方式落后,原奶质量参差不齐,牛群发病率高,产业化程度亟待提高等问题。依靠科技提高燕山地区奶牛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对于优化当地种养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内容
针对制约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提高肉牛、奶牛生产水平为核心,主要开展肉牛、奶牛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肉牛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肉牛、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实施奶牛DHI测定、公牛后裔测定等技术手段,以及肉牛、奶牛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加快性控精液冷配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
--肉牛、奶牛规范化饲养模式研究与开发。开展肉牛、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改造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提升肉牛、奶牛养殖的综合技术水平。
--肉牛、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依据肉牛、奶牛重大疾病检疫技术标准,制定适用于该地区的肉牛、奶牛养殖场的主要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体系;开发防治肉牛和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加强奶牛常见的隐性乳房类、隐性子宫内膜炎、布鲁氏菌病、结核、蹄病等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开发。针对牛场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开展肉牛、奶牛养殖资源循环利用配套技术研究,开发高效生物肥料,促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和绿色安全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牛肉生产及加工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通过改良肉牛品种,改善日粮结构,提供更为合理的饲养环境,引入先进的屠宰设备,对胴体进行分割加工,提高肉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肉牛、奶牛饲料产品开发与应用。利用本区农作物和较为成熟的粗饲料加工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处理加工提供更为广泛的饲料来源;改善种植业结构,开展青贮用高效微生物制剂开发研究,增强饲料供给的科学性、适口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为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规范化饲养示范基地:加强草畜体系建设,制定集约化肉牛、奶牛养殖技术规范,完善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体系,转变饲养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水平;三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肉品和奶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延长牛肉和鲜奶加工产业链,提升养牛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燕山山区建立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园区40个,种植饲料作物0.67万公顷(10万亩),扶植500个专业养殖大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肉牛日增重达到1公斤、奶牛年平均单产提高到5200公斤以上。整个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
到2015年,建立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园区60个,种植饲料作物1万公顷(15万亩),扶植800个专业养殖大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肉牛日增重达到1.2公斤、奶牛年平均单产提高到5500公斤以上;主要疾病发病率降低到8%以内、死亡率降低到3%以内;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使牛肉制品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40%以上,使乳制品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50%以上;整个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以上。
(4)实施地点
肉牛示范基地设在承德的丰宁自治县和隆化县、唐山的玉田县和遵化市、廊坊的三河市;奶牛示范基地设在唐山的丰润区和滦县、承德的丰宁自治县、张家口的怀来县。
12. 肉鸡蛋鸡产业
河北省是全国第一养鸡大省,2007年河北省肉鸡总产量70.3万吨,占全国的近10%。其中,燕山山区鸡肉产量占全省的23.4%,产品市场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或出口东南亚各国和俄罗斯。肉鸡生产规模不等,养殖多的达到数万只,少的也有数千只。区域内龙头企业有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承德三融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承德大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美客多食品集团(遵化)等。
2007年,河北省鸡蛋年总产量近396.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燕山山区养鸡数量占全省的14.7%,产品市场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规模化蛋鸡场多的达到10万只,少的只有数千只。此外,生态养鸡也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区域内拥有遵化长城科贸、龙顺柴鸡养殖合作社等龙头企业。
目前,燕山山区养鸡业普遍存在品种退化,饲养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品牌意识差,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总体养殖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迅速提升燕山地区肉鸡和蛋鸡生产水平,尤其是大力推进规模化生态养殖,对于发展绿色食品、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
(1)研究内容
针对肉鸡、蛋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开展肉鸡、蛋鸡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鸡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研究制定出不同养殖模式下,肉鸡和蛋鸡生产前、中、后期三个饲养段标准化生产程序,达到生产过程标准化、技术服务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鸡安全生产防疫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针对目前防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用药不规范,制定出不同养殖模式免疫防疫程序和药物治疗技术规程。
--禽产品安全检验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建立疾病诊断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研究形成相应的技术体系,保证禽肉、禽蛋产品的安全、可靠、无污染。
--高效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以饲料安全、无污染为主要指标,从饲料原料生产入手,研究阻断饲料采购、运输、贮藏、加工的再污染技术体系,达到饲料安全生产的标准化。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四个科技示范基地。一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以父母代种鸡场为龙头,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为品种优良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规范化饲养示范基地:加强标准化饲养体系建设,制定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肉鸡、蛋鸡养殖技术规范;三是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示范基地:保证禽肉和禽蛋产品的安全、可靠、无污染生产;四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和扶持禽肉、禽蛋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延伸肉鸡、蛋鸡产业链,提高养鸡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使燕山地区3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达到100户,1万~2万只的养殖户达到300户;肉鸡养殖达到5亿只以上。在燕山地区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达到50户,1万~2万只养殖户达到200户;蛋鸡总养殖数量达到500万只。肉鸡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农民增收12亿元;蛋鸡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农民增收8亿元。
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20个禽病诊断中心,10个家禽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扶持4个肉种鸡龙头企业,注册品牌产品5个。肉鸡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农民增收16亿元;蛋鸡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农民增收10亿元。
(4)实施地点
肉鸡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和卢龙县、唐山的丰润区和遵化市、承德的承德县、张家口的怀来县;蛋鸡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县、唐山的遵化市和玉田县。
13. 生猪产业
河北省是全国养猪大省之一,2007年生猪饲养量4971.3万头,其中燕山山区生猪年饲养量高达1348.8万头,占27.1%。有玉田等15个国家级商品猪基地县。初步形成了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及其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链条。燕山区域内龙头企业有河北省玉田种猪场、唐山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丰宁玉龙养殖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潘官营机械化屠宰加工有限公司、河北宏都实业集团等。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的能力差,普遍存在规模化养殖比例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和配套不够,资源的产出率较低;品种的引进和改良盲目且重复,品种档案管理混乱,原种场和扩繁场的界限不明,使得引进后的选育、提纯工作滞后,形成引进、退化、再引进的不良局面;养猪产业循环利用十分欠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疾病频发,死亡率较高。加强燕山山区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对推进瘦肉型猪产业化经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内容
|